地区考研

…至死未评上职称博导研究生数学系数学家科学家美博士…

1997年,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现场,各国参赛选手屏息以待,因为马上就要公布获奖名单。
而当主办方宣读冠军时,台下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一群少年们手持五星红旗站在领奖台上,熠熠生辉,为国争光。
而在领奖台下,一个清瘦的男人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男人就是中国奥林匹克竞赛队的主教练——张筑生先生。

寒门贵子难出头
1940年,张筑生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的一个小农户里。命运对于张筑生而言是不公的,张筑生来到这个世界才不到两年,他就因为脑膜炎导致小脑萎缩。
小脑控制着人的运动系统,张筑生因此行动多有不便,走路总是摇摇晃晃。
而本该在天真烂漫的年纪享受生命中最快乐、最无忧的童年时光,上天却又造化弄人。张筑生在13岁时又因为左臂骨折加上治疗不当,导致整个左臂就此残废,再也无法自主抬起。
也因为这两场磨难铸就了张筑生沉稳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能从容面对。

贵州多山区,对于张筑生而言,求学之路山高路险,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学习。而这种沉稳的性子更是能让他专注在学习上,尤其是学数学。
在常人看来枯燥的数字,在张筑生眼里却藏着很多乐趣,甚至通过数字能参透人的一生。于是,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刻苦地努力,张筑生考上了四川大学数学系。
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人异样的眼光,张筑生依旧专注在数学的世界里,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钻研数学难题。
除此之外,张筑生还坚持学习英语,因为那个时候很多数学难题都是外国的数学家提出的。张筑生虽淡泊名利,但是他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数学界做出一些贡献来。

在四川大学求学期间,张筑生身残志坚、努力学习的品行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毕业后,他也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当了老师。
在张筑生的课上,不仅有学生,还有一些大学的其他老师,由此足见张筑生的教学功底。
可是,教师毕竟也是一门谋生的职业,尤其是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他们的职业规划中,评职称对他们格外重要。
高校教师职称通常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而在这些之外的,还有一个更高的级别,那就是博导。

张筑生在四川大学兢兢业业,教学十四年载,居然连个讲师也没评上。对此,张筑生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收拾行囊,决定去北京继续学习深造。
毕竟在数学这个无限的世界里,要学习的东西是无穷的。当然,张筑生凭借着过人的天赋,自然也顺理成章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
1978年,张筑生踏进了北大的校门。这所中国的顶尖高校里,培育出了很多青年才俊,张筑生也将在这所顶尖高校开启自己传奇的一生。

北大001号天才博士
研究生期间,张筑生每日废寝忘食,钻研、攻克数学难题,就在其他人还在愁怎么写研究生论文时,张筑生已经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博士。

不管是读研还是进一步读博,张筑生始终坚守初心,一门心思扑在数学上,就如同他在北大开学典礼上说的那句话一样,“我的使命就是为了让中国数学赶上并超越国际水平。”
1982年7月,张筑生带着自己潜心钻研、精心打磨的博士论文开始了毕业答辩。即便他的左手从未动弹过,但是却不影响他的发挥。
张筑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推导公式,同时介绍自己的毕业论文:“各位导师好,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恐怕各位看到这个论文题目都一脸疑惑,但要知道,这个论文是针对数学界有名的斯蒂芬·斯梅尔提出的“四大猜想”之一所做的攻克论述。

看着黑板上那严谨的公式,再看向眼前清瘦的张筑生,下面的导师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但这可是北大乃至全中国第一位博士,当时的校长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决定暂延发放学位证。
与此同时,校长也召集了一群有声望的数学家们,决定让张筑生再来一次答辩。面对一百来号的评审,张筑生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更加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那天,张筑生和数学界的各位老师、前辈一同辩论。答辩场面别提有多激烈,而在答辩过程中,双方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那些不断迸发出的知识,更是令在场所有人都觉得酣畅淋漓。
张筑生不负众望,辩论成功,顺利拿到了北大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而那张珍贵的带有“001”编号的学位证更是在日后成了凝聚张筑生传奇人生的见证,被学校陈列展出,以鼓励后生效仿学习。

1983年,张筑生博士毕业后,就受邀去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继续深造数学。
学成归来后,北大向张筑生抛来橄榄枝。可没想到张筑生刚到北大任教,北大就派给他一个艰难的任务,那就是编写研究生上课所用的数学教材。
编教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出力却不讨好的事情。要知道,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教人学东西远比自己学要难得多。而对于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打个比方,“勾股定理”对于大家而言,虽然理解各有不同,但是都能用它做对题目,可前提是老师能教清楚这个概念。如果连“勾股定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算最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

上课讲授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尚且都难,更别提把这些晦涩抽象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编订在教材里。
这差事无疑是块难啃的骨头,知道此事的同窗好友、教研室的同事们纷纷为张筑生捏了把汗。
可是,张筑生依旧是不急不恼,他耐下性子、沉下心,花费了五年的时间,编订出了三本教材,分别是《数学分析新讲》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这三本教材后来成了北大数学研究生的首选教材。
能把复杂的东西清晰简单呈现出来着实不易,可见张筑生的数学功底十分深厚,这些知识、复杂的定理公式早就被他一一参悟通透,所以才能逻辑清晰地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带病上赛场,勇夺5次世界桂冠
如此亮眼的成就足以给张筑生的职称评选加分,可惜的是,他依旧没有评选上博导。因为教师职称评选,多看学术能力,比如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
五年的时间里,张筑生专注编订教材和教学,自然没有“能力”去竞争职称。不仅如此,张筑生在1990年的时候,更是确诊了鼻咽癌。本就清瘦的他,患癌后更是日渐消瘦,任谁看了都觉得难受。
可自幼就与疾病和苦难作斗争的张筑生,没被这癌症打倒,依旧每日单手骑自行车赶赴教室给学生讲课。
除此之外,张筑生还给一个数学教研组上过课,课时费更是分文不收。和他同一级别的教授早就靠着一小时上百元的课时费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他却“倔”,愣是分文不收。

其他教授看上去春风得意、满面风光,张筑生却清贫节俭,他从未抱怨过生活的不如意,依旧和往日一样,一门心思扑在数学上。
遨游在数学的世界里,会让张筑生感到心安,也感受不到身体带来的痛苦。但无法忽视的是,他的身体在日渐衰弱。
当癌细胞侵袭到张筑生的肠胃时,他患上了严重的结肠炎,每日被折磨得只能吃下一点点流食,即便如此,这点儿吃食也留不住,他得不停上厕所缓解痛苦。
若是遇到上课的天,张筑生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在上课前一天禁食。如此苛刻地对待自己,也只有张筑生的妻子刘玲玲能理解丈夫。
张筑生如此做,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中国数学能往前走哪怕一小步也好。刚好,中国奥林匹克竞赛主办方找到张筑生,请求他担任主教练的职位。

上一任辞任的主教练赵春来被这个奥林匹克赛折磨得够呛,作为张筑生的同事,他知晓张筑生的实力。所以只是嘱咐张筑生,这项工作十分艰难,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数学奥林匹克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青年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这场赛事的目的和张筑生的愿景不谋而合,于是,张筑生毅然决然再次接过这难啃的骨头。之所以是个难啃的骨头,都是因为这个比赛不仅针对参赛选手有超高的要求,对于教练更是有严格的要求。
教练不仅要教授选手答题所用的知识技能,更是要自己去绞尽脑汁编写参赛题目。因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由各参赛国提供,然后由东道国精选后提交给主试委员会表决,产生6道试题。

别看这些题量很少,实际上编写出来可不容易。首先不能太简单,因为没法体现参赛选手的实力。当然,也不能太难,否则决不出胜负。
也就是说编写题目既要顾及所谓的“地板效应”,更要防止“天花板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主教练难做的原因,因为这个题实在太难编写。
不过,对于张筑生而言,这些算不上什么。别人可能一年也编不出一道题,他却能在一个月内编出两三道很有质量的题目。
同时,也能带领选手一起解答题目,在解答过程中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在张筑生的带领下,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

,站在了这个国际赛事的冠军领奖台。

看到中国的少年们能有如此的成就,张筑生露出欣慰的笑容。对于张筑生而言,数学是他的命,教书是他和这个世界连接的纽带,而这群学生就是他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

残破身躯装着最自由的灵魂
为了能撑住身体,张筑生定期去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放疗。在这所名院里,即便身经百战、见过各种疑难杂症的医生也都为张筑生折服。
因为张筑生为了维持生存,甘愿接受最大的化疗剂量。要知道,普通的化疗都足以令人痛不欲生,更别提这么大的治疗剂量。
是药三分毒,如此大的用药剂量更是引发了很多并发症。可即便如此加大药量,也没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2001年,张筑生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肝脏,而目前已经是肝癌晚期了。留给张筑生的时间不多了,余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正因为如此,张筑生更是坚守在那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地教授知识。
2002年1月11日,张筑生被疾病折磨到失去了方向感,不得不在学生搀扶下,走进考场,考场里坐着自己教授微分拓扑学的38名学生。他要坚持看到学生们努力学习的成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最后,张筑生还是倒在了他最爱的讲台上,生命中最后一丝光辉即将燃尽之际。他教授的学生,全都用双手小心呵护住导师留下的那一缕微光。
2002年2月6日,张筑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生前的一言一行都被人敬仰着,谁能想象如此清贫的老师不争不抢,居然编写出了研究生教材,更是赢得了五次世界冠军桂冠。

张筑生走后,虽依旧没有评选上应有的职称。但是大家对他赞赏有加,纷纷称赞他是一位人民好教师,为中国数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或许就如同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所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张筑生教授即便肢体残缺无法活动自如,即便被世俗裹挟无法得到应有的职称,但是他的灵魂在数学领域是最为自由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