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辅导班

为了“钱途”跨专业考研,从清华美院到央美,还不小心念了博士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明明 编辑|燕子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明明。
转眼间,我硕士毕业2年了,我的同学们有在读博士的,有已经“直博”结束去大学当老师的,有工作一段时间读博的,有现在又考上博士的。
这些同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要努力,否则连跟强者交流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
今日我想跟大家介绍我超级努力、不断折腾的大学同学林林,也曾是我的舍友。
我们一起在首师大念书,都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我们都考研,我没有跨专业,考了北师大;她是跨专业考研,考了清华美院。
我第一年直接考上了,她挂在了清华美院的复试。
我原本以为她会放弃学艺术的这条路,但没想到她坚持下来,二战中央美术学院,考上了。
而且,在读了三年硕士后,她又继续读博。
她这一路上,经历了孤独和挫折,走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01不喜欢本科专业的她
不断努力尝试
为自己探索可能
大学第一年,我们都住在首师大良乡校区,我们是舍友。
她英语特别好,高考的时候考了130+,入学考试考了接近满分,被分进了英语a班,大学一年就考过了四级。
我英语也不错,高考接近130,但是入学考试的时候,考得超级差,去了b班。
这也怪我自己,高考结束后就不看英语了,完全玩去了,看到英语单词变得陌生了,自然就考得不好。
后来我问了林林才知道,她从未间断过学英语。
没有人监督的大学生活,一切看起来自由自在,却也有不少堕落的同学,玩手机、打游戏、逃课外出玩耍,放纵自己,但林林没有,她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单词,每天写2篇英语阅读。
她还想转专业,她对政治学实在是不感兴趣,觉得我们专业实在是没什么“钱途”,想利用我们学校政策,大一结束前,成绩前百分之十可填写转专业申请,通过对方学院的考核,就能去学别的。
这搁在我们专业,恰好是前5名。她有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只要把小语种学好就成,转专业不成问题。

她转向学葡萄牙语,她认为这是国家稀缺专业,未来“钱途”无可限量。
但她很快被现实给打脸了。她错误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葡萄牙语上,虽然葡萄牙语学得是不错,但专业课考了第七,直接与转专业失之交臂。
大一结束后,我们回到首师大北一区,重新分配了宿舍。虽然我和林林没有被分到同宿舍,但我还很关注她的情况。
她继续坚持学葡萄牙语,争取考上小语种的研究生。但当她接触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后,才真正发现了差距,自己远不如科班出身的学生,要是考的话,可能成为炮灰。
她又把目光转向了能赚钱的金融专业,打算考经济学。但学了一段时间的数学后,她发现这对于文科生的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她又想到自己有美术功底,就转向能赚钱的艺术设计。
她原本以为自己画画功底没有科班出身的学生强,就把更多时间放在画画上,在理论学习方面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她没想到,清华美院画画为主的初试,她过了,而败在了理论为主的复试中。
看着周围的同学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找到工作等等,都有好的归宿,她偶尔有些难过,但还是没有放弃,她坚信自己第二年一定能考上。

02二战考研,考上中央美院
发现专业的魅力
林林选择了二战,家里都很支持,爸妈出资在北京给林林租了单间,让林林心无旁骛地学习。这次她报考中央美院。清华复试没过,给她带来了一些阴影。
而且,她也换了专业,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方面在短时间内很难啃下来,于是她选择了市场相关的专业,觉得它很有发展前景。
她需要复习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前两者是放在一起考,是专业课1,后边是单独考,专业课2。
她还要准备英语和公共政治,这两门相对轻松,毕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分数都是600+,又是政治学科班出身,不成问题,难就难在专业课上。
她按照每天规划好的路线,按部就班。

早上,背英语单词,写阅读理解,接着看专业课1,边看图,边做整理,弄成方便记忆的思维导图;下午最困的时候,看公共政治;晚上看另一门专业课。
每天深居简出,她经历了1年的努力后,考上了中央美院,但被调剂到教育相关的专业。
本来为此感到不太开心的她,却在3年的学习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像大学的时候,学什么都想着赚钱。
林林的专业偏向教育实践,经常要去支教,去中小学实习,深入了解美术教育。
这三年,她去了河南和云南写生,支教,也到了北京城区和郊区实习。
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巨大的教育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比她想得更大。
在山区,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小孩组成了村落,他们很淳朴,很欢迎他们,老人们会经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聊天,小朋友们上课很认真,闪烁渴望求知的眼神,令她印象深刻。

但她也直面了乡村的贫穷。在河南支教的那次,她教画画,整个班级30多个小孩子,没有人有画本,连橡皮都是奢侈品,当时大家只有3块橡皮,轮流用。
这些在城市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乡村竟然是这样的。她受到巨大冲击。
同时,她也很挂念这些孩子们,当国家宣布全面脱贫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她就想起支教的种种,想他们生活变好了吗?
后来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相关的课题,还被公司邀请做了相关的项目,赚了不少钱。
她感觉到无比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知识变现了。
那一刻她觉得,只要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好了,也可能物质也有了,但一开始冲着赚钱去的话,可能做得反而没有那么好。
后来,她还是觉得自己专业水平没有那么强,想要读博来突破自己。

虽然,爸妈觉得她读博会耽误她找对象,不那么支持她,但她认定了的东西,一定要做成功。

她劝爸妈说,人生在世一辈子,得为了自己高兴,有没有对象,这事随缘。
至于年龄大,要看参考标准,比如35岁去世、30岁读博士的人,和100多岁去世、30多岁读博的人谁更年轻,更有机会?
她只要好好生活,让自己活得长一些,30多岁照样年轻,照样可以享受人生,而不为世俗活着。
爸妈被她的歪理说服了,我也被说服了,毕竟好好活着,取悦自己才是正道。
她得偿所愿,读了导师的博士,继续深造,这又将开启她的另一扇大门。
提到考博,她倒是觉得比硕士轻松很多,不用跨专业,也更有底气。
林林初试考的两门课,英语和论考研不难。前者她一直都很好,后者,考场上3小时写3000字左右的论文,每天看看专业老师的论文,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就没问题。
复试时,她继续看老师们的论文,准备起来没有那么复杂。
这些看似美好经历的背后,其实也藏着她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她为此付出了很多。

03跨专业读研,是一条艰难的路
林林告诉我,跨专业考上央美,只是一个开始,更难的是接下来的学习。
她曾经历了无数次自闭,也内心激发了很多次自卑,感受到了跨专业的孤独与寂寞。
一是专业基础弱,带来的不自信,令她不得不加倍努力。
周围的同学是艺术特长生考上大学的,又接着念硕士。她们专业功底很扎实,唯独林林需要学习很多。于是,她跟着本科生一起上课,从头开始学。
这打击了她的自信,让她压力很大,毕竟有时候本科生很快明白的东西,她要花很长时间。科班出身强,有强的道理。
她不甘落后,却也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付出比别人强很多倍的努力,早上起得比别人早,晚上睡得比别人晚,连周末都在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外出玩过,要外出也是实习。

二是学校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她扩大交流范围。
艺术生跟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还是有些不同,聊的话题都不一样,她说不上话,也不太感兴趣。
加上读硕士,大家各自忙自己的,跟本科一块上下学的感觉完全不同。
渐渐地,她感到有些孤独。
后来导师组织了北京高校的本

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她找到了组织,在这过程中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相似的学习经历,有相似的背景,也更加聊得来。
此外,她还跟她一起去支教、实习的人,所带的学生成为了朋友,在交流和碰撞中,排解了孤独,找到了快乐。
她的经历,让我更加确信,有多少光芒,就有多少阴影,有多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得付出多少努力。

她比我强,比我内心强大。
她的孤独,我感同身受。我也经历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同学之间感情的落差,大家不再经常说说笑笑,更专注于提高自己,各自忙碌。
幸好有大刘陪着我,我度过了这3年。但我未曾经历读研时候,还要重新学习专业的艰辛。
林林走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却是我敬佩和羡慕的道路,有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付出行动的人,太不容易了。
我祝福林林,希望她读博顺利。这样努力的人,未来一定会光芒万丈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