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复试

考研线上复试之考官视角高频面试问题、学生表现点评、经验建议考…

近日,小编所在的双一流大学进行了研究生线上复试,笔者作为考官全程参与复试。下面给大家复盘一下整个复试过程,并总结一些线上复试的经验和建议,希望对之后复试的同学有帮助。
我们这个分考场共面试25人,录取15人,录取比例约为1:1.7,竞争比较激烈。面试老师有6位。考生采取双机位,大概效果如图1。考生不能戴耳机,桌面上只允许有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复试流程
8:00-8:30 签到
9:00 复试,每人25分钟左右,按初试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
复试内容
第一环节:专业课考察(满分100分)

一共30套题,每套4个论述题,考生随机抽一套作答。

第二环节:英语口语、阅读、听力测试(满分100分)

用英语做个人陈述,可介绍自己家庭、家乡、学校情况,也可介绍本人专业、学术成就、读研规划。
阅读一段本专业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
老师用英文提问,考生用英文回答。

第三环节:自由提问(满分100分)

考官根据考生资料和前两个环节的情况,围绕专业和考生情况进行提问。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提的问题比较多。以下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有几个问题几乎每位考生都会被问到(图2):

总成绩 = 初试成绩 * 50% + 复试成绩 * 50%
由于初试满分500分,复试满分300分,所以按权重来讲,初试成绩权重为62.5%,复试成绩权重为37.5%。
考生表现
总体来讲,考生们的表现中规中矩,水平大致与排名成正比。但是有几位考生有表现比较典型,值得重点说一下。
考生a:太紧张、情绪失控
这名考生初试成绩排名中上游,但是复试时非常紧张,说话都有点颤抖。自由提问时问她一个实验的操作细节,这是一个她在上一问题中说的比较擅长的实验。但是她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尴尬地冷场大约半分钟之后,她着急地哭了起来。这倒把老师们吓住了,提问的老师赶紧说“那算了,你别着急,继续下一个问题”。
复试间隙的讨论中,老师们普遍不看好这名考生。过度紧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遇到挫折容易情绪失控。读研期间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是拿做实验来说,失败次数也比成功次数多。如果这点挫折就承受不起,研究生阶段将会很艰难。
考生b:拒绝调剂导师
自由提问环节老师经常会问有没有心仪的导师,如果回答有,通常接着就会问:如果不能被心仪的导师录取,是否接受调剂到其他导师。大多数人都回答愿意接受调剂导师。但是这名考试并没有爽快地回答“愿意”,而是说自己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跟他心仪导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匹配。如果调剂导师的研究方向也是他感兴趣的,他就愿意接受调剂;如果研究方向不是他感兴趣的,他就不同意调剂。
在事后的讨论中,有的老师觉得他态度比较强硬,“现在还没确定录取,就不服从安排,以后要是入学了,会比较难管”。而有的老师他比较有主见,逻辑也比较清晰,在研究中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坏事。
如何评价学生以及老师们的态度,是见仁见智的问题,难以简单地说对错。小编当年面试也被问到过这个问题,求学心切的小编选择服从调剂,无论跟着哪位导师研究哪个方向,想着先有学上再说。
考生c:网络很差,频繁卡顿、掉线
这名考生的初试分数很高,但是面试时她的网络很差,经常卡着很久不动,甚至掉线。问她一个经常问题半天没反应,过了好久终于动一下,然后告诉老师网络不好没听到题,请老师再说一遍。导致有位老师觉得她有可能是故意的,想以此拖延时间,可以多思考一会。最后她的时间到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问。
小编觉得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没这么多心机。但是复试前专门有一天的时间,学校跟考生连线测试网络环境。复试频繁中断,影响进度流畅性,无形中会影响老师们对学生评分。
考生d:不正面回答问题
自由提问环节,老师问考生d有没有心仪的导师?这名学生说:“我觉得在座的老师都很优秀。”一听这种绕圈子的话,老师就知道,考生对导师及其研究方向都不了解,就直接问:“你是否了解过你所报考的研究方向和这些方向的导师?”学生只好回答“不了解”。
面试老师们大多比考生们年长十岁以上,对于考生的回答,很容易判断出真实情况。不正面回答问题,容易让老师反感,当然也会影响分数。
考生e:跨专业报考
考生e是跨校、跨专业考研的,所以老师们的提问大多围绕这个方面,而且问题挺多:为什么放弃原专业?为什么选择现专业?是否学过现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是否会操作现专业的实验?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哪些优、劣势?
这名考生准备得挺充分。他觉得原专业想学好非常烧钱,而且很依赖天赋。他对报考的这个专业很早就有了兴趣,大三时就自学一些相关专业课。虽然没有操作过现专业的实验

,但是在网站上看过视频,对于实验原理有一定了解。
考生f:发表过论文
考生f初试成绩较低,排名下游,但是他发表过学术论文。他似乎没太在意这一点,只是在讲述自己经历时顺便提了一下。老师们对他发表的论文很感兴趣,围绕这个话题提了很多问题:论文题目是什么,文章是自己写的吗,老师做了哪些指导,发表在哪个杂志等等。实验是他做的,论文主要也是他自己写的,老师做了一些指导。因此他对这篇文章比较熟悉,老师们的提问都能回答。因为学术成就比较突出,老师们普遍给他打了高分。

线上复试的建议
1、要提前进入状态
线上复试能看到自己的面试排序,以及还有几个 人 轮到自己。不要等到下一位就是自己了才开始准备,至少还有两三个人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了。调试设备、检查网络状态、检查软件是否正常、再次检查复试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因为在轮到一位考生时,网络或设备有可能出问题,面试老师最多给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调试不好就会先面试 后边 的考生。虽然只是延迟一会,但是会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而作为后边的考生,如果已经准备好了,就能提前面试;如果也没准备好,就会切换回来,或者继续下一位考生。
2、面试不要太紧张
面试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考研这样重要的事情。适度的紧张不是坏事,说明对考试比较重视,老师也都能理解;但不要太过紧张以致影响发挥。
心理素质需要长时间锻炼才能得到提高。如果距离复试很近了,可以尝试“临阵抱佛脚”的方法:把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总结一遍,根据自身情况把答案写出来并且背熟;请同学或朋友客串面试老师,按照复试流程演练几遍。
3、提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
院系官网一般都有老师的介绍,包括研究方向、主要成果等。复试前好好研究一下潜在的导师的研究方向。这样做至少两点好处:
一、对本院的老师和科研情况有个大致了解,方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导师,更有主动权;
二、你比别人更了解本院的研究领域和老师,复试时增加印象分。
4、如实回答问题
问到的问题无论知不知道,都要如实回答。知道的就直接说出答案;

不知道的就说“老师抱歉,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
面试时遇到不知道的问题很正常,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直接说“不知道”,老师还有可能给你一些提示帮你。如果试图绕圈子、回避问题,会让老师反感,不仅这道题不会得分,还会减少印象分。
5、跨专业考研要有充足的理由
跨专业并不少见,几乎每年都能遇到跨专业考研的。但是要把跨专业的理由想清楚,至少能自圆其说。复试时老师很容易问到诸如“为什么放弃原专业”“问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有怎样的了解”“是否学过专业课”等问题,事先要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如果随随便便跨了专业,连自己都想不清楚原因,就很难说服老师选择一个门外汉而不是已有四年专业基础的其他考生。
6、复试被刷赶紧联系调剂
复试之后很快就会出成绩,有的学校当天就出成绩。即使没有立即出成绩,根据初试排名和复试时自己的表现,也能猜个大概。感觉希望不是很大的话,就赶紧联系调剂学校。调剂是场信息战,比别人早一天调剂就有优势,因为有的学校调剂名额满了就不再接收了。
7、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用花费太多精力
在网上看到大量对不太重要的事情的讨论,例如复试是否要穿西服正装、是否需要买外接话筒之类的。其实不需要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顺其自然就好,多余的精力倒不如再看几遍专业课试题、读几篇导师的论文。

是否要买外接摄像头、话筒

电脑自带的能正常工作就不需要再买外接设备。自带的设备足够应付复试了,即使像素、分辨率低一些也没什么关系,老师们不需要看清你脸上的青春痘;自带的话筒能听清声音就可以。当然,如果特殊专业对设备有特殊要求,就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搭建设备。

是否需要穿正装

没必要,上学怎么穿,复试就怎么穿。

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可以礼节性打个招呼,询问今年是否有名额,导师回不回都无所谓。不发邮件也没关系。发邮件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让导师对你有印象。是否录取还是靠成绩说话。
最后,祝大家复试顺利,考研成功!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