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已上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已上新】

近期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正式发布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

▼▼▼

初试时间:2021年12月25日-27日

咨询活动时间:2021年9月22日-26日

预报名时间:2021年9月24日-9月27日

网上报名时间:2021年10月5日-25日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定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

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

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7日

敲重点

接下来小编要放大招了!

针对最近同学们都在留言的:

广中医三院有哪些导师呀?

可以发一下他们的简介吗?

……

同学们,安排上了!

学院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省部局共建、“双一流”、“高水平”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省唯一承接农村订单定向本科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生培养任务的单位。

医院布局为“一院三区两门诊部”,包括院本部(总院区)、骨伤科分院、芳村分院、后滘门诊部、山村门诊部,总占地面积6万6千多平方米,规划建设床位1200张,设有4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目前已形成以国家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为龙头,兼具中医内、外、妇、儿、针推、康复等相关配套专科,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2020年12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于199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后进站。在“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广中医校训和“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广中医精神的指引下,我院充分发挥临床学科优势,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扎实推进高层次医学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专业人才。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2个,涵盖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专业。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目前在校研究生共165人,其中博士36人,含全日制博士15人、同等学力博士17人及港澳台博士4人,硕士129人,含全日制硕士113人、同等学力硕士10人,港澳台硕士6人。

第三临床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

▼▼▼

何 伟

男,教授(二级),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硏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等。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专注于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创新提出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新概念、诊断标准,提高了股骨头坏死诊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系列中西医结合保髋新技术,显著提高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数量居国内前列,尤其擅长复杂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翻修。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主编专著、教材6部,主译骨外科经典名著《Surgery of the Hip》,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股骨头坏死相关专题演讲,并先后到全国20多省市100多家省、市级医院指导手术。近5年共合作培养博士后3人,全日制博士10人,硕士15人,目前在读全日制博士生5人,硕士生9人,与丹麦奥尔堡大学、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澳洲西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6人,硕士生5人。

黄宏兴

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现任我院科教科科长、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组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骨科疾病等,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主持或参与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3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141篇,出版专著10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三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0名、硕士研究生27名。

邵 敏

男,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我院关节骨科骨病科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常委等。

主要从事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一直从事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病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古代中医及现代中医对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病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5篇,主编或参编专著6部。承担多期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6人。

王 斌

男,临床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创伤骨科、正骨科副主任。

200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2010年3月至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第10届卫生部全国创伤骨科进修班学习。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师协会足踝专业组学组委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中医药临床》杂志编委。

专业方向:专注于四肢骨折脱位、骨盆及髋臼骨折、陈旧性骨折、急慢性骨髓炎等创伤骨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及中医药特色治疗。

主持在研及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研及已完成课题各一项、主持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累计发表及参与发表SCI学术论文6篇,国内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骨伤科专著4部。培养硕士研究7人,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1人。

陈雷雷

男,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关节科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University hospital of Western Ontario、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分子诊断学术委员会委员。

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长期致力于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从股骨头坏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微观影像学、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围塌陷期”及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参译临床专著2部。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共7项,获资助经费240余万,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1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魏秋实

男,医学博士,骨科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关节骨科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主要学术兼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专注于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与软组织肿瘤等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研究基础。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等科研课题8项。副主编《中医学与周易》1部,参编《成人髋关节外科学之保髋手术学》、《髋关节外科学》、《ASMBR代谢性骨病与骨矿盐代谢障碍学》、《儿童与青少年髋关节学》译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影响因子累计56.577。《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Cell Proliferation》、《J ORTHOP TRANSL》、《Int Orthop》、《BIOMED PHARMACOTHER》、《ORTHOP SURG》、《J CELL MOL MED》审稿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活血通络法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优秀青年学者科技成果汇编。培养硕士研究3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张庆文

男,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关节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疾病研究所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分会副会长。

师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袁浩教授、何伟教授,从事以髋、膝关节为主的关节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感染、血栓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防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髋、膝关节为主的各种关节疾病和损伤。

历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发表SC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获专利8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

魏合伟

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上肢青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培训中心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中医学组委员。

擅长:各种运动损伤、骨关节损伤、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尤其擅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获科技进步成果奖5项,承担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李钊

男,中医骨伤科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药品招标评标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工作二十八年,2002年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进修骨科,对各种骨关节炎、外伤、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等疾病, 近年来致力于关节软骨下骨微骨折与关节炎的关系中医药治疗研究。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

梁祖建

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骨科教研室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肌肉骨骼疾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疾病及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目前主要立足骨发育生物学与骨生物力学进行骨衰老的相关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骨折、疑难颈肩腰腿痛、顽固髋膝关节病,对肢体矫形及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

张志海

男,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刘庆思教授。现任我院医务部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本人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对各种骨折、脱位、筋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将传统中医疗法与手术相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并于2004年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半年,以创伤,尤其是关节损伤为主。现主攻方向:骨与关节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

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既往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已毕业6名,在读2名,其中6名为专业型研究生,2名为科研型研究生。

柴生颋

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我院关节科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20年,主要致力于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及运动损伤的诊治研究。擅长综合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髋膝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骨软化症,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及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等各种运动损伤疾病。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参编专著2部。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第22届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提名奖,获得201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设计竞赛三等奖,评为2016-2017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老师。已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

万雷

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青年好医生,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和青年英才培养对象。

主要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科研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运动损伤诊治和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其中骨质疏松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擅长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肩、踝运动损伤和中西医结合诊治筋伤及骨质疏松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参与并获批专利5项,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曾获第八届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HOMA)奖“杰出青年学者奖”。已招收硕士4人,协助指导博、硕士20人。

程英雄

男,中医骨伤科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石氏伤科特色技术传承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特色技术传承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始终贯穿骨伤科的先进理念,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症,积极掌握和应用国内外骨科新技术,并强调生物学固定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各种手术技术联合应用,重视循证医学的观点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指导思想;引入围手术期康复理念,在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擅长:四肢骨与关节复杂骨折、骨盆与髋臼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及急、慢性骨髓炎;创伤后遗症及先、后天畸形矫正;髋、膝关节炎的阶梯治疗。

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 ,发表及参与发国内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骨伤科专著2部。

陈群群

男,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关节专科Fellow。研究方向:中医骨伤髋膝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临床学组组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髋膝关节疾病,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髋膝骨关节病的保髋、保膝治疗(手术和非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药调护、快速功能康复、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术后感染的诊治。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3篇,参编参译著作3部。

李 颖

男,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脊柱外科管理分会常委等。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其中骨质疏松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擅长颈肩腰腿痛和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特别擅长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和骨质疏松手术治疗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珠江新星”项目以及广州市市校(院)联合资助(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项目等14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EI论文3篇。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获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HOMA)奖“杰出青年学者奖”。

中医内科学

▼▼▼


孙志佳

男,教授、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综合内科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主持和主要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省级及校级科研进步奖4项,2018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获得“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称号,申报并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广东省中医全科医学(内科)教学团队”,任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系疾病。

先后招收博士研究生8名,5名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另有三名在读;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

林兴栋

男,主任中医师,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我院院长;首届“羊城好医生”“南粤好医生”,入选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岭南名医录》。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服务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温病学、中医热病(岭南温病、病毒性疾病和温病湿热证)及脑病(脑血管病、神经感染免疫性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次荣获 “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实践教学优秀带教老师”等奖励。曾主讲多班种《温病学》《神经病学》课程,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参加“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项目“著名温病学家刘仕昌教授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及名老中医彭胜权、林培政教授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长时程增强效应升降散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研究”;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生物致病因子致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分子免疫学特征”。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7部。共招收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4名,已毕业10人。

于天启

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内科硕士生导师,现任我院肿瘤血液科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优秀中医人才、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国家中医管理局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导师、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兼职博导。

临证主张整体辨证,病证合参,衷中参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特别对贫血、紫癜、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肺癌、肠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防治有独特研究及学术见解。

中医外科学

▼▼▼


敖雪仁

男,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外科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肛肠保健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国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及微创手术治疗胃肠、甲状腺、乳腺疾病,如腹部脏器损伤、胃肠穿孔及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各类腹壁疝等,对急腹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中医妇科学

▼▼▼


李坤寅

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党委书记,是全国名中医及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欧阳惠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被评选为第三届“羊城好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柔性引进团队组长。作为“2017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支援贵阳。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妇科腹式手术、阴式手术、恶性肿瘤根治术等,曾应邀到美国、西班牙、台湾、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主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广东省中管局专项1项、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及建设项目各1项等,发表科研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论著9部,获广东省教育厅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叶敦敏

男,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妇二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配合妇科腔镜技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hpv病毒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科普畅销书系列《怀得上,生得下》1、2、3册。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带教老师”“广东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羊城好医生”“南国书香节受读者欢迎十大畅销书作者”“广东好医生优胜奖”等称号。培养硕士29人。

关永格

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妇二科副主任。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为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传承工作室成员,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师从于李坤寅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月经不调、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自然流产、妇科炎症等疾病,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能熟练开展妇科常见腹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等。

主持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创新项目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校级课题3项,并作为前三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余篇,SCI论文1篇。2015年度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中医儿科学

▼▼▼

陈文利

女,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儿科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医疗经验。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培养研究生7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已承担并完成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市区级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共10多篇。

针灸推拿学

▼▼▼

曲崇正

男,博士,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二批)。现任我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国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和青年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经络保健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四届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学防治中医筋伤学疾病的研究。

先后主持各级科研基金4个,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音像教学视频1部。获得的荣誉:2009年度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团广东省委等5部门评为“2008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临床带教教师称号;2014年8月获得新疆自治区团委授予的“优秀挂职干部”;2014年10月获得广东省团省委等授予“2013年广东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团干部标兵”称号;2019年获第五届“羊城好医生”。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

中药学

▼▼▼


涂兴明

男,中药学硕士,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2020年1月10日被聘为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分会会长;2018年1月11日被聘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2017年10月被聘为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专家;广东省GCP(药物临床试验)专家委员会家;广州GPO(药品集中采购)药事专家库专家。

专业技术:对中药鉴定学中药材性状鉴定有深入研究,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南西院区中药库中药饮片入库抽检工作,现已招收并带教三名中药鉴定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科研论文和专著:主持省级课题两项,主持省中医药局课题项目3项。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一部《骨质疏松理论研究概论》。

吴雪茹

女,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药物依赖性防治与评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医院中药透皮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特别是在中药凝胶剂、中药凝胶膏剂工艺研发的重点与难点、临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持以产品为依托,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疗效。医院中医骨伤专科专病专药特色明显,在临床骨伤专科的带领与推动下,医院制剂也显特色的中医观念,形成骨伤科特色制剂品种,不断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中药凝胶膏剂品种在医院骨伤科的使用产值每年超过3000万元,骨伤科制剂产品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

主持201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单方验方科研项目1项,实施完成了2015年广东省中医药强省专项基金医院中药制剂建设项目1项,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4项,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2年至2015年,研发新制剂取得10个制剂的批准文号。培养硕士2名,协助指导硕士2名,培养副高职称多名。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2018年科研课题立项奖励。

医学影像与核医学

▼▼▼

张延伟

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肌骨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分会神经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骨科、肿瘤影像学。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获河北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比赛二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3部。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1人。

张素萍

女,副主任医师,超声影像学研究生导师。现任我院医技教研室副主任、功能科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广东省中西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超声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委员。

从事超声诊断工作近30年,对于腹部、妇科、心脏、四肢及颈部血管、肌骨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等有丰富的临床超声诊断经验,。有15年的本科教学及临床带教经验,多次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校级、省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是:肌骨系统超声诊断。

临床检验诊断学

▼▼▼


赵可伟

男,医学博士,主任技师,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检验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组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检整合联盟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骨质疏松与分子诊断学方向.长期致力于重大疾病快速检验诊断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聚焦在非编码RNA、外泌体领域,在骨质疏松和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有深入研究。主编检验论著一部,参编外泌体专著一部,主持或参与国自然、省自然和省科技等项目十余项。目前在研国自然等课题四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等论文十余篇,其中SCI四篇,培养全日制研究生3名,协助指硕士导研究生8名。

麻醉学

▼▼▼

张新建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麻醉学博士后。现任我院麻醉科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疼痛学会常委;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常委;广州市疼痛学会常委;广州市麻醉学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麻醉学会常委。

擅长胸心血管外科、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急救与复苏、麻醉监测等。研究方向:全麻机制与肌松药的应用。

承担本科课堂教学,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在读2名。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6项,目前主持在研省级课题2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篇,实用新型专利6项。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南粤优秀研究生”;2010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2014年参加南苏丹维和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敬请考生关注

▼▼▼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https://yjsy.gzucm.edu.cn/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s://yz.chsi.com.cn/

供稿:邱淑丽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李经华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