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复试

今天我们聊聊复试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距离初试已经过去了10天,不知道同学们最近休养生息得怎么样,尤其是考场上阳了的同学,现在已经阳康了吗?

阳康的同学一定要记得少洗澡,多保养,不要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因为我听说在阳过之后休息一段时间是非常必要的,需要等你的抵抗力和身体恢复状态越来越好,才能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身体有力量。

鉴于今年的疫情形势,我在初试之后迟迟没有给大家说复试,因为我觉得同学们现在非常需要休养生息。

但最近我发现私信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来询问复试,特别希望 能做一些关于复试的介绍,因为有很多同学说自己是应届生新手上路,对复试真的不太了解。

所以明晚我想给大家开一场关于23复试的直播,梳理一下教育学考研复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大家有空都可以来听一听。

我也会从今天起,陆续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关于复试的内容。今天先和大家聊一聊考研复试的特点以及我们目前复试的准备方向。

复试有什么特点?大家都知道,初试是按照统一大纲进行的,而复试有一个总体特点:个性化很强,非常多样化。接下来我们看看复试具体有哪些特点。??

01?面试很重要?

在复试中面试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疫情三年以来都是在网上进行复试,通常会把笔试和面试合在一起,以面试的方式来展现,以抽题的方式来实行。??

02?主观性很强?

导师会通过你的回答情况,进而决定他要谁,所以复试的主观性其实是很强的。也许你会觉得考试怎么能增强主观性?

其实考研设计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就是希望让导师在分数合格的同学中有一定的挑选余地,所以主观性强是难以避免的。??

03?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抽题环节几乎没有什么范围可言,老师完全凭借随机性和感兴趣的方向来进行提问。

你有可能会碰到一个案例题,也有可能碰上一个热点分析题、政策分析题、思辨类的题、教育学初试相关知识点的题,还有可能碰到和教育学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国家大事的分析题……

所以它考的是同学们的思想性,考的是平常的积累。如果不注重平时的积累,仅仅想通过复习3~4天就来面对复试是很难的。

也许同学们会听到一些师兄师姐说自己没怎么准备复试就考上了,这是因为他们的积累感很好。

虽然在复试过程中他们确实没有做足够的准备,就非常紧急地上了复试考场,但在考场上发挥得还不错就考上了,于是就会给师弟师妹说复试很简单,不用复习,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就好了。

04?复试不简单?

也会有一些师兄师姐告诉你自己为什么在复试过程中失利,导致最终落榜,传达的信息是复试还是挺难的。

所以我不觉得复试比初试简单,我觉得复试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虽然刚才给大家说各个学校的主观性、多样性,个性的程度都比较高,其实它们还是有共同特点的

,那就是难度越来越高。

在疫情三年期间,笔试面试二合一,以网上面试的形式来展现。同时,几乎所有学校都采用了抽题模式,而且抽题环节已经不会再像三年前一样问一些生活类的问题了,而是会多问一些教育专业性问题,问题的难度提升了很多。

成绩公布前怎么做?01?尽早做准备?

我希望大家尽量早一点分为笔试和面试来准备复试。有同学可能会反驳我,说自己根本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准备了用不上该怎么办?

考前再准备来不及

你们当时在准备初试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定能考上,但你还是义无反顾认真复习了。

但在考前几天再去准备就已经来不及了。每年在复试过程中,我都希望大家可以花至少两个月时间去好好去准备一下,但总有同学不听,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复试。

等他们被通知进入复试的时候,尤其像北师大这样的学校,从通知到正式复试仅仅有3~5天的准备时间。

这类学校的特点就是不让你复习,想看看你原本的自然性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而如果给老师展示我们原本很自然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考不上的。

因为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我们不可能对答如流。而且我们也没有做一份特别丰富出彩的个人材料,但有一部分人早就已经准备得非常妥当,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被他们比下去了。

败给复试很可惜

如果我们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初试成绩,但是最终却败在了复试上,这是非常可惜的。

其实每年都有一些同学复试中落榜,他们都会跟我说是因为准备不足,他们发现要是自己能提前准备一下那些面试题,也可以回答得不错,所以最终决定要二战。

其实二战是个很辛苦的过程,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进行二战,而你们如果不想进行二战就要好好准备复试。

没进复试也没关系

万一大家准备了很多却没有进入复试,该怎么办?

很多同学会进行调剂,复试准备的内容在大家调剂的时候就可以用得上。如果调剂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你们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得上。

所以何必要让自己那么功利?为了考上我们才学,如果没考上就觉得白学了。尤其在复试这一关,越是抱着这样心态去考试就越危险。

所以我希望大家早点准备,最低层面为了复试而学,最高层面为了生活而学。

也许你会觉得我说反了,你可能觉得最低层面是为生活而准备,而更深入的层面是为一场考试而准备。其实但凡我们学过的知识在生活中都能用得上,我相信你们一旦学了就不会白学。??

02?分层次做准备?

我也知道大家在成绩出来之前心里不踏实,但你们觉得成绩出来了就可以踏实进行复试吗?其实并不是,我们要分层次做准备。下面我们来看看考研的过程。

只有成绩公布前才能安心复习

初试完大家等成绩的这段时间往往还能安心一点,所以能够积极地准备复试。

一旦到出成绩出来那一天,很多同学是非常焦虑的,大家都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过学校规定的复试分数线和国家线。哪怕考了390多分,他也会担心报考院校的复试分数线可能更高。

他们一般也都会看 内部给大家统计的排名。我们每年都会对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学专业的初试分数进行排名。

在这里也欢迎23的同学到时候可以和 分享你的初试分数,我们收集的分数越多,大家可参考的信度也就越高,这样你们可以大体了解自己有没有可能进复试。

总之,成绩出来之后的这段时间,能够安下心来准备复试的同学非常少。而少数能安心学习的同学定力很强,耐力很足,才能说服自己静下心来。

国家线出来也很难静下心

出成绩到出国家线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每天你都会感觉心里揣了个兔子,不能安心去学习。

因为你可能会觉得等到国家线出来之后,才能真正知道是不是可以有学上,是不是可以进复试。

但并不是出了国家线就能决定是否能进复试。很少有学校完全按国家线来招生,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自己划定的分数线,因为考研的同学太多了,正如你们所说的太内卷了。

院校分数线公布后复习时间很紧张

到时候大家会在慌乱中继续去等待报考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而很难静下心来学进去,直到报考院校公布了分数线。但这时到正式复试一般就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

你开始紧锣密鼓去复习,但会发现自己已经没办法学了,因为复试要学的内容没有范围,都很零散,而且你会发现在准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去练习表达能力。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要关注的内容太多了,就只能做一些表面的、总结性的工作,最终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上了考场。

大家听完我描述的这个过程,也许可以发现不是出了成绩才能静下心去准备复试,是只有出成绩之前的那段时间才能稍微安心一点,去准备一些积累性很强的知识。

成绩出来之后,你可能一半的精力在准备复试,还有一半的精力在担心,是很难全力以赴的。

等你接到复试通知,大概就真的知道已经尘埃落定,但你要全力以赴的时候就会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时间非常紧张,远远不够。

现在开始就准备积累性很强的知识

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准备呢?那就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准备积累性很强的知识。

学硕和专硕非学科教学类

建议学硕以及专硕非学科教学类的同学,阅读一些名著和相关的论文。

专硕学科教学类

对于专硕学科教学类的同学,你们需要了解课标,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

你们可能会考试讲和说课,也可能会考该学科里面的相关知识,比如你学的就是学科地理,关于地理的相关知识都需要积累。

试想如果初试过后我们就一点都不学了,而等复试的时候发现某个知识在初试时听老师讲过但现在忘了,就会非常遗憾。??

03? 准备二级学科的知识?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我们现在是不是要继续去背初试的几科目内容?no!千万不要这么做。

一个考教育学原理的学硕同学,可能回顾之前学过的原理知识还有用;一个考课程与教学论的同学,可能再回顾一下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还有点用;一个考中外教育史的同学,可能再看看中外教育史学科会有点用。

但对于其他的同学,尤其专硕的同学来讲,可能用处都不大。因为复试是针对你所报考的方向和二级学科的考试。

比如对于考学前教育的专硕同学,复试考的就是针对学前教育的知识,对于考学科化学的专硕同学,复试考的就是针对化学相关的知识……

也就是说复试考查的范围已经千变万化,非常细致了,统考的东西很难再拿到台面上去问你,所以你的学习应该进入到自己的二级学科中。

相信大家现在对目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的特点,以及我们需要做的一些准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过两天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其他关于复试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 助大家未雨绸缪,顺利通过复试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