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

上海名医指南——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国…

原标题:上海名医指南——复旦大

学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国医学博士,中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亓发芝】

本文授权转载自悦惠合作伙伴——晔问仁医

上海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1991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中山医院门诊夜景

经过8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501.6㎡,总建筑面积324278.2㎡,核定床位1905张。2016年门急诊就诊量380.71万人次,出院病人13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8.4万人次。全院职工4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近600人。

亓发芝

一把开悟的手术刀

人 物 介 绍

亓发芝,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国医学博士,中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乳房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美容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组长,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医疗技术事故首批鉴定专家成员,日本形成外科学会会员。

擅长除皱、下颌角整形等美容外科、乳房整形再造、恶黒肉瘤等皮肤癌的治疗、毛发移植、胸骨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复杂创面修复、以及血管瘤和淋巴水肿的治疗等。主编《乳房再造整形外科》,《美容外科学》等,参加《实用外科学》、《现代乳房肿瘤学》、《肿瘤外科手术学》等9部书籍编写。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7篇。

采访笔记

2016尾牙,我请他讲几天前“丁丁历险记”这个圈内人所皆知的故事。他呵呵笑了,“这种手术涉及伦理,对医生的风险太大,治好了没事,治不好,真的就废了,小伙子还年轻,想不开的话也许首先会迁怒医生。”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这个因包皮切除意外被烤焦的“丁丁”,外观雄壮,功能完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修复,崭新如初。

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中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乳房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美容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组长,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擅长美容外科、乳房整形再造、恶黒肉瘤等皮肤癌的治疗、毛发移植、胸骨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复杂创面修复、以及血管瘤的治疗等。

他给我看了一张照片,病人赤裸的背后大面积紫红色血管瘤纹起,像背山的参孙。这台血管瘤手术,他做了四小时,“术中大出血,输血1800毫升都止不住,实在没办法,想要放弃了,灵光闪过,我用一块皮瓣覆盖了创面,终于止了血。手术结束,我连步子都迈不开,背上的冷汗已经把衣襟浸透了。”

有惊也有喜。照片上,这是个十七岁的女孩,九亭乡下的,先天性肛门闭锁,他给做了手术,一年后女孩再来,完全认不出了,亭亭玉立,娇羞可人,她爹陪着一起来,挑了一担田里自种的瓜果蔬菜,说是给医生尝尝鲜,他不敢收,老主任说,我批准,一定要收下,结果,他分到两个西红柿,一条黄瓜。

1998年,他接手科室的担子,至今十七年了,从低谷开始,四五个人起家,到现在临床和科研阵容强大,跻身全国 ,上海三强,他坦言是中山医院平台成就了他,“现在科室以修复重建为主,每年有一千多例大手术,而整形美容手术也有八九千例。”

肿瘤术后,大面积创伤修复,许多已经被拒之门外的病人都找上他,都说这里是最后一站,他推脱不了,“我跟病人说清楚,你到我这里,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但是医生不是神,我们要并肩作战。”他说,艺术性是沟通的关键。

他跟陈中伟院士学过显微外科,“我操刀的时候,院士就在身边,我还在犹犹豫豫,磨磨蹭蹭,院士已经察觉到不对,到我身前一撞,把我挤开,同时这一刀就下去了,我顿时大悟,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这就是一撞的顿悟。”现在,许多人都说他的手术充满灵性。

他的刀法基础得益于老主任,三年的研究生,他跟着主任操刀,噤若寒蝉,老鼠见到猫。第一次拉勾,主任冷不丁用镊子狠狠在他手上一夹,痛不痛!痛!痛就对了,老主任说,病人虽然已经麻醉,没有知觉, 但是组织还是活的,所以手下一定不能无情。

“老主任脾气爆,但对人极好,每个月都勒令我邮寄几十元钱给父母,迟几天都不行,他说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怎会对病人好,怎能做个好医生!”

他在北海道进修过五年,眼下的季节,他会回想那里的寒冬,总觉得白雪皑皑的,脚踩在雪上咔咔作响才是冬天。“我特别喜欢渡边淳一这个日本作家,尤其是他的《无影灯》,这是能把人带回冬天的书,这甚至与北海道的场景无关,而是从头读到尾,浑身上下都起伏着静谧的寒冷。”

我读过这部小说,我说,渡边淳一的书,有两个最重要的核心,一个是爱情,一个是生死。在生死面前,所有的人都没有影子可言。要把这本书概括成三对词,大概就是:医生与患者,爱情与孤独,生命与死亡。

他点头说,书中直江医生能对濒死的人有一种推己及人的怜悯。这种怜悯常常以忽视和纵容的方式体现出来,常常不合乎生者的价值观。在别的医生看来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直江却已经在思考,怎么给人一个众人都可以接受的死法,让死亡来的有那么一点尊严。“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拨开他阴森外表之后,其内心却依然有一份温柔,以及一份对生的渴望。”

走出医院,我在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像书中另一位小桥医生一样,认为真相是最重要的么?还是说,你认为幸福才最重要?这世上的幸福,都建立真相之上么?会给人带来灾难的真相,你还有勇气去拥抱么?

没有答案。2016,终于过去了,我已经看到,王菲在那里唱:

来又如风 离又如风

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

人在途中 人在时空

相识也许不过擦过梦中

来又如风 去亦匆匆

或我亦不应再这般心痛

——

1

一场美丽的“意外”

1966年,亓发芝出生在山东沂蒙农村。说起学医,他说是个意外,好在是个美丽的“意外”。打小喜欢物理的他,一心想做个科学家,《诺贝尔获奖者系列丛书》是他枕边最爱,参加县市里物理竞赛也屡屡获奖。

考上大学时,一个村子的人都很高兴,那时候农村出个大学生是件极有荣耀的事情,大家来祝贺,七嘴八舌讨论将来做什么好。老师给他填报的志愿是北京钢铁学院、石油大学之类,但是,被父亲否定了。

父亲是当时的公社书记,对他说:一家子人的身体健康都在医生手里,这比什么都重要。你当医生多好,受人尊敬。

在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中,他听从了父亲的意愿,亓发芝上了山东医科大学。

学物理的愿望落空,但是他并不死心。上大学的第一年,亓发芝找来大学的物理教材,一口气把四年的物理教材全部自学完。“当时对医学不感兴趣,总感觉自己和医学格格不入。但是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成绩单上出现了60几分,猛然惊醒,既然选择了读医学,就得把功课做好,认真对待以后要走的路,接着开始猛追。”

真正喜欢上医学,是大学三年级学到解剖、病理生理的时候,逻辑和推理增强了,合了自己的胃口。别的同学谈恋爱了,亓发芝充耳不闻,除了读书,心无旁骛,学习成绩很快追上来了,虽然不是门门第一名,但也是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2

遇上严师

亓发芝说自己喜欢旅游,大四的时候一个人跑去上海。1985年的大上海,相比沂蒙,已经十足的先进、现代。他怀揣20块钱,书包里放一卷报纸,晚上在火车站、在大客车底,报纸往地上一铺就睡觉。他对那些高楼大厦满怀憧憬,也对上海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大学毕业后考研,他就想着来上海,报考上海医科大学的病理生理专业。成绩很优秀,原本可以顺利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当时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建立不久,急需招一名研究生,当时的科主任孙以鲁看中亓发芝,将他调剂到整形外科。亓发芝一听就不干了,自己做科学家的梦想还在呢,一心想学病理生理。“但是,上医说了如果拒绝,其他专业你也去不了。上医在我心中很神圣,考上了哪能不上,于是就这样到了整形外科。”

第二次愿望又落空了,但也许命运会有更好的安排。

感触最深的是面试。孙以鲁教授面试的两个问题还清晰记得。一是问父母,二是问家境。亓发芝如实回答,父亲做人民公社书记(现在的乡镇书记,下辖30几个村),家境中上等——毕竟当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很多年后,他自己也做了主任,开始招学生了,一次他问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两个问题。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能说明这个家庭的家风是要求上进的,有进取心。“如果是一个吃饱饭就往墙根一蹲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了,缺乏上进心。至此,我明白了招学生是有讲究的,上进心最重要。”

到了整形外科,亓发芝有点焦虑,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但老师说“一张白纸不要紧,可以教,比从外面学了野路子再改要好。”孙以鲁老师在中山医院的严厉是出名的,有“老虎”之称。第一次上手术台,亓发芝打结的时候稍有不慎,被老师厉声痛斥。20岁的年纪,又当着护士的面,手上的动作不能停,他的脸涨得通红。

第一次拉钩,老师用镊子在亓发芝手臂上狠狠一夹,问他痛不痛,当然疼。老师说:记住,病人组织是活的,虽然他现在被麻醉了,感觉不到痛,但是你要爱惜组织。“组织是活的,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时时刻刻不敢忘记。老师严厉,可也严谨,极有悲悯之心。”

读研究生,每年有45块钱生活费。老师让他每个月寄5块钱回家,他说,还要付邮费太麻烦,半年寄一次好了。老师说,不行,下午就去寄掉,每个月都得寄。“我爸后来说,这个老师真好,倒不是家里缺这五块钱,是感激在外还有人这么用心教育他的儿子。”

毕业后,亓发芝留在中山医院,他后来才知道,自己早就获得老师的认可。“老师很少夸奖人,当面一句好话都不说,后来是医院领导侧面告诉我,老师对我评价很高。我想,老师认可我,一是可能因为认真,二是有老师说的上进心。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己看文献写文章,老师说,这么多学生中,就你知道写文章。”

3

挑起科室的担子

1989年,23岁的亓发芝研究生毕业,那段时间出国热,两年时间科里走了六七个人。说是运气也罢,曲折也罢,亓发芝还只是住院医师,在科室里已是最高资历了,带着两个本科生,逼着自己挑起担子。当时也只能做一些小手术,疤痕修复等。

“业务量不大,最大的困惑是没有人带我了,只能自己看文献,看书,这个时候特别感谢老师,给我打下坚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

1992年,25岁的亓发芝公派出国到了日本北海道。“日本医生非常认真、好学,他们紧盯着国际医学发展趋势。虽然手术量不及中国,但是每个月都要学习美国发表的最新文章。”在日本几年,他硬生生把乳房再造技术学了回来,这样的技术当年日本也是刚开展,一台手术从上午九点要做到下午四五点。

1998年学成回到中山医院。当时科室里只有两三个医生,业务量也不行。亓发芝带着大家开展新的项目,发展乳腺再造技术。“回来的时候,科室发展遇上低谷,乳房再造技术一炮打响。”

现在,亓发芝的科室里兵强马壮,业务量已经翻了几番。科室发展重点,一是修复重建。二是美容外科。修复重建包括一些大的胸部肿瘤,胸腔掏空后的重建——这一块业务量占到总业务的80%,2016年,有1000多台修复重建手术。而门诊的美容手术9000台以上。在业界权威机构排名里,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综合实力2016年全国排名第11位,从2014年起,每年进步一位,并且是上海三个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

4

治愈“烤焦”的丁丁

一个月前,一桩“丁丁历险记”传遍全院。

有一位20多岁的青年在一家不正规的黑心医院做包皮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要求他再做个理疗,病人稀里糊涂地同意了,还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由于当时打着麻药,也感觉不到什么,20分钟后,病人的阴茎就像被烤焦了一样。没过几天,一部分被烤焦的阴茎逐渐变成灰黑色痂皮,脱落后流脓,尿道海绵体以及局部皮肤坏死,小便不再从尿道口排出,排尿时从坏死的瘘口流出,尿液四溅,甚至无法站立小便。“阴茎坏死,对男人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很多人会说,那玩意不行,活着没有意义。所以,做这种修复手术是很有风险的,但是没办法,中山医院又是一个有良好口碑的医院,很多病人把这里当成最后一站。所以,这个手术没有退路,只能做好。” 亓发芝说。

最后,亓发芝采用包皮瓣联合阴囊中隔瓣移植的方法,再造尿道并修复阴茎皮肤。手术很成功,皮瓣完整存活下来,病人能站立通畅排尿,无严重并发症,疤痕小,能正常过性生活。

亓发芝说,这样的病人很多。一个男病人,20多岁,背部大面积紫红色血肿瘤,像两块石头那么大,术后大出血,输了14000毫升的血。“实在没辙了,人被逼到绝路真的是灵光一闪,上帝对我真的不薄。”亓发芝忽然想到,用肌肉的瓣膜,把出血点盖住——血止住以后,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感到全身乏力,手术服半天才脱下来,赶紧找个地方躺着,累,真累。因为这台手术,后来他一个人跑去宁波的乡下,呆了两天,把所有的疲惫和郁闷一扫而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不知真假,但是救人一命的时候,真的感谢自己是个医生。”

有个小病人,舌头上有血管瘤,是亓发芝治愈的。小孩的爷爷在山坡上种了许多银杏树,每到秋天都寄来一大包银杏,他能想象秋日山坡上那美丽的银杏叶,金光闪闪,沙沙作响。

窗外正是冬日暖阳,亓发芝笑道:“和很多一开始不喜欢学医的人一样,最终感到,做医生原来是最好的安排。”

悦惠将推出更多上海名医介绍

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