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

发布了头条文章中国政法大学考研(801…来自法研教育法大考研…(头条文章发布最佳时间)

???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14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弭兵大会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 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2.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3.《史通》

唐刘知几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全书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已有三篇散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关于史书体裁,《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在

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关于作史原则,《史通》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关于史家的基本素质,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对后世史学发展影响甚大。

4.海上之盟

中国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遂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北宋派马植赴垒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连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look万贯,金才答应变还燕云六州度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5.斡脱钱

蒙元时期的高利贷。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在与西域各民族接触后,受其影响,出现了商业行为和高利贷。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他们在为蒙古统治者采购消费品的过程中也常替他们经营一些商业或代放高利贷,因而获得其信任。斡脱们 放出的高利贷叫做斡脱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第二年把本利合起来生息,因此被称为“羊羔儿利”或“羊羔息”,负债者经常“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为了管理发放斡脱钱,元政府在1272年设置了斡脱所,1283年扩展成斡脱总管府。

6.给事中

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称“东台舍人”,旋复旧称。元代废门下省,给事中又兼修起居注,明沿宋给事中分六房之制,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1人,左、右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抄发章疏,稽察违误,其权颇重。清代只设“六科掌印给事中”、“给事中”,隶属于都察院,与御史之职权无别。

7.《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所撰关于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都是刘歆歆伪造事实,是王莽“新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后来被称为“汉学”的贾逵、马融、 许慎、郑玄之学,也不是“汉学”,而是“新学”;宋人所尊崇的经书也多是“伪经”,而不是孔子之经。康有为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

8.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9.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10.国民参政会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遴选的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7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156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通过了《 拥护抗战建国纲领案 》等决议案,发表了《国民参政会首次大会宣言》,并选举了驻会委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的御用工具,终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三、论述题

15.分析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学界的不同观点

(一)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三十多座比较大的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发达,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江南的苏、松、嘉、湖、杭等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一方面必须出现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即拥有较多资金积累的最早的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要有和生产资料脱离,并在人身上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即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一方是把别人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购买,另一方是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去出卖,两者在市场上的结合,就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这种情况,明中期以后开始在苏松地区出现了。在苏州地区有许多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代资本主义萌芽虽已产生,但非常微弱,它的存在只是个别的零散现象,并且仅限于丝织业等几个手工业生产部门,同时它要受到封建制度的重重缚束和摧残,所以它的滋长是很缓慢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是主要原因;

(3)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4)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5)封建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6)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资本的有利条件。

(三)学界的不同观点。

从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史学界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的论著大量出现,其中尚钺著《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延边的初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等著作影响较大。进入19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进行反思。质疑观点主要围绕:(1)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模糊,即问题研究的前提没有解决。(2)把手工工厂和雇佣关系的产生当作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而两者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情结论”。李伯重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情结是一种主观的愿望。从感情基础来说,是一种特定的时期的民族心态的表现。(2)“死结论”。王家范认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死结”。因为资本主义一词在西方早不再作社会形态的指称。(3)“假问题论”。王学典把资本主义萌芽看作是一个假问题。他认为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内的五朵金花的纷争产生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在既定的话语背景下,这些有其特定意义,而今随着话语系统的根本转换和语境的巨大变迁,这些命题本身能否成立早已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为假问题。

16.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最终垮台

国民党为何丢失大陆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解释,更可以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1)大陆研究观点。大陆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是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学者们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统治基础不牢固;国家机器运转不正常;抗战胜利后的倒行逆施;不解决土地问题;军事上的失败;经济上的崩溃;共产党的强大有力,国际形势不利于国民党。张宪文教授认为,国民党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陷于政治崩溃的局面并失去对整个中国大陆的统治,究其原因有两条:“第一,严重的政治腐败,大大削弱本身力量;第二,丧失了全国各阶层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2)海外研究观点。海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际因素的影响;国民党自身问题;中共力量的发展。总体说来,经过1928年至1949年,作为执政党,国民党是逐步丧失其合法性的。例如,腐败是国民党始终难以祛除的病因,更是导致其统治崩溃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党政治上专制独裁,是其最大的政治腐败,也是国民党的党、政、军内政治腐败的根源。自宣布进入“训政”阶段后,国民党藉此独揽政权,尽管抗战时期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并无大的变化。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产生腐败。由于法律制度失效,不少国民党政府机构效率极低。五院制并未实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权力高度集中,监察院和司法院都形同虚设,难以实现监督腐败的作用。例如在制度设计中,监察院并无惩戒之权,被弹劾的腐败官员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在地方,因为国民党难以在短时间内训练足够多的基层管理人员,以致很多岗位被土豪劣绅所占据,基层秩序极为混乱。基层组织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则直接损害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基础,导致合法性和权威性危机。

(二)经济腐败。经济腐败直接体现在战后的接收上。日本投降后,尽管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军政机关部门纷纷成立接收机构,抢先接收,乘机将日伪资产划为私有,盗窃盗卖物资,挥霍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乱象,造成了收复区经济的混乱,并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怨愤,使国民党的执政合法性急剧流失。

(三)军队腐败。官场的腐败,使国民党军队亦走向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被视为私有,军队风纪败坏。军政不合,互相倾轧,军队经商,走私资敌,兵役败坏,乱拉壮丁。其实国民党军队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私有和风纪败坏。国民党军队的主要特征虽是党军,但仍然具有传统时代及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私有的观念。由于国民党军队存在中央军和地方军,两者之间长期互相猜疑,而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则更是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此外,军纪败坏更是军队腐败的一大内容,官兵吸食鸦片,经营商业,克扣军饷。军官官僚化现象突出。

17.联系近现代史实,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更是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制的重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王朝,并仿照西方建立了共和国,摆脱了传统改朝换代的帝制规律。此后,帝制被民主共和彻底取代,中国由此走上了议会民主制的道路。从专制王朝到议会民主制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二)思想观念的解放。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次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知识界加深了对于西方社会制度的认识,进而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解放。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传统礼法观的改变乃至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传统帝制已经被作为落后的象征,不再被民众所接受。此后张勋复辟的短暂闹剧,更是思想观念解放的典型特征。

(三)刺激了中国民族实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实业界逐渐提出“商战” 的概念,在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不少民族实业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外来资本的存在以及外商在华特权的干预,民族实业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奖励工商实业的法律法规,是推动实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

2014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弭兵大会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 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2.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3.《史通》

唐刘知几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全书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已有三篇散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关于史书体裁,《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关于作史原则,《史通》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关于史家的基本素质,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对后世史学发展影响甚大。

4.海上之盟

中国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遂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北宋派马植赴垒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连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look万贯,金才答应变还燕云六州度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5.斡脱钱

蒙元时期的高利贷。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在与西域各民族接触后,受其影响,出现了商业行为和高利贷。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他们在为蒙古统治者采购消费品的过程中也常替他们经营一些商业或代放高利贷,因而获得其信任。斡脱们 放出的高利贷叫做斡脱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第二年把本利合起来生息,因此被称为“羊羔儿利”或“羊羔息”,负债者经常“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为了管理发放斡脱钱,元政府在1272年设置了斡脱所,1283年扩展成斡脱总管府。

6.给事中

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称“东台舍人”,旋复旧称。元代废门下省,给事中又兼修起居注,明沿宋给事中分六房之制,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1人,左、右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抄发章疏,稽察违误,其权颇重。清代只设“六科掌印给事中”、“给事中”,隶属于都察院,与御史之职权无别。

7.《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所撰关于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都是刘歆歆伪造事实,是王莽“新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后来被称为“汉学”的贾逵、马融、 许慎、郑玄之学,也不是“汉学”,而是“新学”;宋人所尊崇的经书也多是“伪经”,而不是孔子之经。康有为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

8.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9.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10.国民参政会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遴选的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7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156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通过了《 拥护抗战建国纲领案 》等决议案,发表了《国民参政会首次大会宣言》,并选举了驻会委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的御用工具,终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三、论述题

15.分析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学界的不同观点

(一)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三十多座比较大的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发达,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江南的苏、松、嘉、湖、杭等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一方面必须出现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即拥有较多资金积累的最早的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要有和生产资料脱离,并在人身上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即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一方是把别人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购买,另一方是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去出卖,两者在市场上的结合,就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这种情况,明中期以后开始在苏松地区出现了。在苏州地区有许多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代资本主义萌芽虽已产生,但非常微弱,它的存在只是个别的零散现象,并且仅限于丝织业等几个手工业生产部门,同时它要受到封建制度的重重缚束和摧残,所以它的滋长是很缓慢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是主要原因;

(3)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4)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5)封建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6)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资本的有利条件。

(三)学界的不同观点。

从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史学界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的论著大量出现,其中尚钺著《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延边的初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等著作影响较大。进入19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进行反思。质疑观点主要围绕:(1)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模糊,即问题研究的前提没有解决。(2)把手工工厂和雇佣关系的产生当作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而两者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情结论”。李伯重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情结是一种主观的愿望。从感情基础来说,是一种特定的时期的民族心态的表现。(2)“死结论”。王家范认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死结”。因为资本主义一词在西方早不再作社会形态的指称。(3)“假问题论”。王学典把资本主义萌芽看作是一个假问题。他认为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内的五朵金花的纷争产生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在既定的话语背景下,这些有其特定意义,而今随着话语系统的根本转换和语境的巨大变迁,这些命题本身能否成立早已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为假问题。

16.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最终垮台

国民党为何丢失大陆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解释,更可以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1)大陆研究观点。大陆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是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学者们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统治基础不牢固;国家机器运转不正常;抗战胜利后的倒行逆施;不解决土地问题;军事上的失败;经济上的崩溃;共产党的强大有力,国际形势不利于国民党。张宪文教授认为,国民党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陷于政治崩溃的局面并失去对整个中国大陆的统治,究其原因有两条:“第一,严重的政治腐败,大大削弱本身力量;第二,丧失了全国各阶层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2)海外研究观点。海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际因素的影响;国民党自身问题;中共力量的发展。总体说来,经过1928年至1949年,作为执政党,国民党是逐步丧失其合法性的。例如,腐败是国民党始终难以祛除的病因,更是导致其统治崩溃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党政治上专制独裁,是其最大的政治腐败,也是国民党的党、政、军内政治腐败的根源。自宣布进入“训政”阶段后,国民党藉此独揽政权,尽管抗战时期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并无大的变化。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产生腐败。由于法律制度失效,不少国民党政府机构效率极低。五院制并未实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权力高度集中,监察院和司法院都形同虚设,难以实现监督腐败的作用。例如在制度设计中,监察院并无惩戒之权,被弹劾的腐败官员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在地方,因为国民党难以在短时间内训练足够多的基层管理人员,以致很多岗位被土豪劣绅所占据,基层秩序极为混乱。基层组织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则直接损害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基础,导致合法性和权威性危机。

(二)经济腐败。经济腐败直接体现在战后的接收上。日本投降后,尽管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军政机关部门纷纷成立接收机构,抢先接收,乘机将日伪资产划为私有,盗窃盗卖物资,挥霍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乱象,造成了收复区经济的混乱,并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怨愤,使国民党的执政合法性急剧流失。

(三)军队腐败。官场的腐败,使国民党军队亦走向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被视为私有,军队风纪败坏。军政不合,互相倾轧,军队经商,走私资敌,兵役败坏,乱拉壮丁。其实国民党军队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私有和风纪败坏。国民党军队的主要特征虽是党军,但仍然具有传统时代及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私有的观念。由于国民党军队存在中央军和地方军,两者之间长期互相猜疑,而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则更是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此外,军纪败坏更是军队腐败的一大内容,官兵吸食鸦片,经营商业,克扣军饷。军官官僚化现象突出。

17.联系近现代史实,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更是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制的重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王朝,并仿照西方建立了共和国,摆脱了传统改朝换代的帝制规律。此后,帝制被民主共和彻底取代,中国由此走上了议会民主制的道路。从专制王朝到议会民主制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二)思想观念的解放。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次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知识界加深了对于西方社会制度的认识,进而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解放。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传统礼法观的改变乃至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传统帝制已经被作为落后的象征,不再被民众所接受。此后张勋复辟的短暂闹剧,更是思想观念解放的典型特征。

(三)刺激了中国民族实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实业界逐渐提出“商战” 的概念,在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不少民族实业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外来资本的存在以及外商在华特权的干预,民族实业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奖励工商实业的法律法规,是推动实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

?????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