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辅导班

哲学考研研归正传学会反思,和黑格尔一起拒绝“抽象”!(哲学考研考哪几门)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又和大家见面啦,不过这次咱们换个口味,把视角切换到2100年以后的黑格尔。
不少跨考小白总是感到:
学哲学好难!
这些个哲学家好抽象!
为什么他们都不说人话?

而学姐最常见的回复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否定并且在这个否定当中发展自己的过程。当你感到自己非常轻松地把握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命题的时候,可要小心咯。说不定你在这个时候就陷入到真正的“抽象”之中啦。

我曾在群里传阅了一份黑格尔在他37岁时写的一篇小文章,题为《谁在抽象思考》(wer denkt abstrakt),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散文,一改其以往晦涩冗长的文风,非哲学专业的小伙伴也能拿起来读上一读。
当然,我更希望传达的是黑格尔在这篇文章中秉持的一种对于“抽象”的拒绝态度,以及 助大家形成关于自己应当如何思考问题的一些反思。
不过今天,学姐想要更加系统地和大家谈谈,以《精神现象学》序言为参考,在黑格尔的意义上,何为“抽象”、何为“科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正文部分写于1805年冬天到1806年10月13日耶拿大战前夕,而其序言写于1807年1月,距离正文的收尾日期约过去了3个月。
在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看来,序言比起作为这本书内容的开篇,更像是这本书的结尾,或者甚至是黑格尔的整个体系的结尾。
从这篇序言的第一个部分——“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开始,黑格尔就谈到了他的意义上的“科学”,并强调了这种科学的本质在于非抽象性。
一、为什么是“科学”?1805-1807年对于黑格尔而言是一段异常艰苦的日子。
一方面是黑格尔的“死对头”j.f.弗里斯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海德堡大学职位,而自己却因为缺乏资金不得已搬到勒布德尔格拉本的又小又廉价的住处;
一方面在没有钱的情况下,黑格尔与女房东的私生子又在1807年的2月出生,于是他的处境愈加恶劣。
在多年后向自己的友人,卡尔·约瑟夫·温迪施曼,写的一封信当中,黑格尔回顾了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既被他说成是“抑郁症”,又被说成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在信中黑格尔对温迪施曼提了一条建议:“是科学(wissenchaft)已经致使你进入灵魂的迷宫,唯有科学才能复又使你入世和治愈你。”
不难看出,“科学(wissenchaft)”是解读黑格尔在这段时期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那么,在黑格尔那里,“科学”意味着什么呢?
对此海德格尔在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海德格尔指出,“科学”在黑格尔那里指的就是“最高的和最本质的知识的整体(the totality of the highest and most essential knowledge)”,也就是哲学。
“科学”一词在这里与费希特意义上的“知识学(doctrine of science)“是同义的。而由于只有哲学关注对于有限知识的克服以及对于无限知识的获取,所以也只有哲学被称为科学


正是在使得现有的有限知识达到必然性的意义上,黑格尔选择了“科学”。
二、作为斗争对象的“抽象”路德维希·西普(ludwig siep)谈到,在黑格尔开展他的新版《精神现象学》工作(就在他于1831年去世的不久前)的时候,指出该书的序言直接反对的就是那种“抽象绝对(abstract absolute)”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却统治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界。
这种观点包括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雅各比的直觉与信仰以及斯宾诺莎的“实体”。
同时我们也能以回到黑格尔写作这篇序言时的问题意识的方式来理解黑格尔对于“抽象”的界定,而《谁在抽象思考》这篇黑格尔写于1807年末的小短文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读者从第一段就可以把握到这一点:
“思考?抽象?——救命(sauve qui peut)!大家赶紧逃啊!我已经听到一个被敌人收买的叛徒大喊着,向人们揭发这篇文章,因为我们将在这里谈论形而上学。而面对‘形而上学’,以及‘抽象’,就像面对‘思考’这个词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逃开,就像面对鼠疫患者一样避之不及。”黑格尔在这篇小短文里通过四个例子呈现了“抽象”的内涵,并指出爱进行抽象思考的人是那些未经过教养的人,而不是相反。
在这篇小短文中,认为杀人犯除了是杀人犯以外什么也不是的人在抽象思考;因为一个臭鸡蛋而把女佣全家骂了个遍的摊贩在抽象思考;把仆人固定在一个谓词上的人在抽象思考;把普通士兵视作一个可挨揍的主体抽象物的军官在抽象思考。
抽象思考的特点在此被总结为用事物单一的性质囊括或者消除其余所有性质,在这样一种思考形式中没有事物内涵的丰富性,而只有片面性。
上面提到的“抽象绝对”的观点,虽然表现形式没有像这些民众的思想那么浅薄,但在黑格尔看来或多或少都存在“抽象”——丰富性被片面性所掩盖——的问题。
对此,黑格尔对谢林的批判可以作为一个例证,其中包括“黑夜里的黑牛”这种讽刺,以及《哲学史讲演录》中“……这样,哲学研究就成为单纯的类比式的反思;这乃是最坏的[思维]方式。谢林已经部分地轻用了这种方式,而别人更是完全滥用了这种方式。”的评价。

三、真正的科学的形态真正的问题在于,哲学所讨论的那种普遍性因素的本质在于其形成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过程使得我们去把握“事情本身”(sache)。
对于这一观点的理解,需要借助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后文的具体展开。黑格尔在后文指出“真理的存在要素只在概念之中”,“概念”就是这个“普遍性因素”。
同样地,“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
这句话以更加清晰、更加黑格尔的方式重述了这个观点,即唯有通过概念自身的发展过程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普遍性、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
黑格尔认为,自然只能被理解为一种近似于与自我相关的(self-related)思想的形式的尺度:概念的具体体现。
这概念就是终极目标(telos),即自然本身的目标或目的。
而事实上,这一目标只有人才能实现,只有人才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人能够理解逻辑,是因为逻辑揭示了现实的形式结构,我们可以说,现实通过人达到了它自己的意识,达到了一种封闭性。因此,现实的真理本身就是概念。
斯特恩指出,尽管黑格尔并不质疑大众已成熟到能够接受“真理”(the truth),但他依旧在序言中提醒读者们不要被误导而转而去接受“非黑格尔”(non- hegelian)的真理观,但也不要指望很容易就能掌握“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这句话。
结语以上就是学姐本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啦,即便黑格尔的思想或许在这几百年的岁月里蒙上了尘埃,但正因其有熠熠闪光之处,我们才会去反复阅读他的经典作品。
希望黑格尔老师的思想箴言能给屏幕前的你一点点启发,或许对于更加晦涩的理论一时还难以理解,但有一点要牢记在心:“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

学习与思考,是一种“劳动”,也是一场修行。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