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复试

此贴为找研友贴,评论格式目标学校+目标专…来自考研猎人-微博

??中外教育史|教育家思想对比

?

亚里士多德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而进行教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激进代表卢梭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主义教育进行了论述。两者都强调依照儿童本性去进行教育,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生观、哲学观等方面的不相同,两者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存在差异。

二者的异同如下:

相同点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他们都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适应自然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教育效法自然”,还是卢梭提出的“自然的教育”的观点他们一致地认为,教育都要顺应儿童的本性,只有教育才能激发和发展儿童的天赋能力和潜能,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二,两者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都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教育分期,

虽然所分阶段和每个阶段地教育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了过度功利主义的倾向,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不同点

一、自然的内涵不同

1.?亚里士多德

他首次提出了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有如一般的艺

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而已。”他提出并要求教育要顺应人本身的自然发展。

2.卢梭

在卢梭看来,“自然”一词主要是指事物保持其本来性质,原始倾向,不受外界干预,在教育中就是指人的自然秉性

二、培养目标上的不同

1.亚里士多德

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遵守城邦秩序和公德的公民。但他同时又指出,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它是人的教育更高层次的目标。

2.?卢梭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不受传统约束、天性自由发展、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三、教育的年龄分期不同

1.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的年龄分期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儿童分别处于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阶段

2.?卢梭

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年龄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卢梭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指出了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安排了教育重点

?

四、影响人的因素不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因素是:天性、习惯和理性,而卢梭则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为教育三种教育培养起来的

卢梭认为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要服从自然教育,而亚里士多德则坚持天性、习惯服从理性的指导

?

洪堡对柏林大学的改革vs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
(可以说洪蔡两人高等教育思想的对比)

一、洪堡对柏林大学的教改
1809年,洪堡就任普鲁士教育部部长后在综合各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并在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的过程中付诸实践。具体的教改措施有:

1.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享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2.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艺术精湛的的教授任教

3.注重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导入选修制,学生以听取讲演为主

5.教学方法上,以“习明纳尔"为主

ニ、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教改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官僚习气深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内容有: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的改革

?

三、二者的比较
(-)背景的比较

1.相同点

背景方面的相同点是在二者进行教育改革之前,两所大学的教育并没有研究的传

统,都是在豪无研究气氛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的

2.不同点

不同的是洪堡将自己的思想实施于新建立的柏林大学,而蔡元培是将自己的思想实施于封建传统和官僚气息深重的北京大学

(二)措施的比較

1.相同点

二者都倡导学术自由

2.不同点

柏林大学的学术自由除在校园内部学者们的思想自由外,国家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提倡学术自由原则,而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更侧重于在北大学校内部。蔡元培也有教育和政府独立的思想,但并不是他北大教改的措施

(三)影响的比较

相同点

二者的教改都对其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

在国际高等教育史上,柏林大学仍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相比较来说,北大的教改对我国国内高等教育史的影响比较大,其国际影响远不如柏林大学

?

晏阳初和梁漱溟的对比
?

ニ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乡村教育实验的浪溯,其中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史上杰出的代表,他们按照不同的方式,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新教育体系,肩负起文化和教育的“民族再造”使命。

二者的乡村教育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对比的具体内容有:

一、相同点
(一)乡村教育实践上

二者都进行了乡村教育改革,且都是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都企图通过改造乡村教育,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二)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上

二者都分析了中国存在的问题,而且都没有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乡村教育场所上

二者都建立了乡村学校,依托乡村学校来进行乡村教育

晏阳初设立平民学校对定县人民进行“四大教育”,梁漱溟则设立乡农学校,对邹平人民进行乡村教育

(四)教育内容上

二者都进行了道德、知识的教育,都传播了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给农民,并且都强调把教育内容与乡村建设联系在一起

(五)教育方式上

都强调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的结合

(六)教育结果上

都以失败告终,但也确确实实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

ニ、不同点
(一)对中国问题的分析不同

晏阳初认为,中国所有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愚、穷、弱、私'4项,要解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四大教育"入手;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问题的实质在于文化失调,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主张“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二)具体的教育方式不同

晏阳初提倡“三大教育方式",即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

梁漱溟则提倡的是学校式教育和社会式教

(三)指导思想不同

晏阳初引进的是西方现代的民主思想,学习的是西方社会的治理模式,比如他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都是很有西方特色;梁则借鉴了古代文化,强调弘扬中国传统的道德

?

陶行知vs杜威

杜威是美国民主主乂教育家,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等核心理论,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生活相脱离、教育与学生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关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点
1,教育与生活关系上

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二者都重视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都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他们希望教育中体现生活,生活中体现教育

2课程内容上

都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比如,杜威强调用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从儿童生活与课程的关联上,来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陶行知主张生活课程论,也强调儿童本身与课程的联系

3.教学方法上

都强调以做为基础,重视“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比如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

ニ、不同点
1.社会背景不同

杜威处在美国的安定时期,所以他本人倡导民主教育,陶行知则处在中国战乱时期,所以,他研究教育的立足点在于探索生计教育、探索如何使劳苦大众能受教育

2.“生活”含义有区别

杜威提倡的“生活”属于一种应然的生活,即民主的、稳定的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是一种实然的生活,也就是我们实际所处的生活

3.教育目的上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长”,教育只有一个内在的目的,即促进个体的生长发展,反对外在强加给儿童的目的。他很重视教育对改造个体的作用

陶行知则希望教育通过促进和改造人的生活,来改进社会,陶行知更重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

4.学校与社会关系上

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说他更强调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单向的;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强调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学校,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另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是双向的

5.教育方法上

二者虽都强调“以做为基础”,但做的含义不同,杜威的“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即重视直接经验,也重视间接经验的作用

?

杜威vs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疑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而关于二者教育思想的比较,也一直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一、二者的不同
(一)教育目的的不同

1.赫尔巴特

他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

2.杜威

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目的,强调教育过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名言:“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二)师生观上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而杜威提倡儿童中心论,强调整个教育过程应以儿童为主要求教育尊重儿童天性

(三)课程理论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杜威提倡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课程论,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内容

(四)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则推崇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教学方法,并且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更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

(六)教学过程不同

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

掲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而杜威则根据他的思维五步,提出了教学五步法: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二、相同点
二者思想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实践的差异而有较大不同,但由于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他们的思想又有一定的相同

1.教育目的上

都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强调教育培养出的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2.都重视道德教育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一一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杜威则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并强调道德教育的社会性

3.都重视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比如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论,杜威提出了思维五步法

?

?

陶行知vs陈鹤琴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活即教育

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統教育。它的内涵包括:

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指”以社会为学校”,是生活教育思想在社会和学校关系上的具体化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陈鹘琴“活教育理论”包括

(一)活教育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当代中国人

(二)活教育课程论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

(三》活教育教学论

“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二、二者的异同点

(一)理论基础

1.相同点

两种理论都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

陶感觉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走不通,所以把杜的思想“翻了半个筋斗”;陈鹤琴虽然也受杜思想的影响,更多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

(二)对书本教育的态度

1.相同点

都反对传统书本教育,同时又不忽视书本的地位

2.不同点

陶认为传统书本教育,容易造成死读书,当然,书是有地位的,认为书不过是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陈鹤琴则认为传统的书本教育把书当做唯一的学习材料,从而隔离了学校和社会?

(三)教育目的.?

1.相同点

都重视人的发展,都强调培养出的人为国家服务

2.不同点

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人民大众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四)教学方法上

1.相同点

二者都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强调“做”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教育与社会和生

活的联系

2.不同点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主张事情怎么做你就怎么学,陈鹤琴则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五)儿童观上

1.相同点

两种理论都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倡导解放儿童、发展儿童

2.不同点

具体内容上则有差异,比如陶行知认为儿童生活是学校的中心,教育不能创造儿

童,它只能 助儿童发展;陈则主张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想)的,你就让他自己做(想)

?

(六)影响上

1.相同点

两种理论都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倡导解放儿童、发展儿童,都对中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2.不同点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而陶行知

的“生活教育”理论则主要充实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理论

?

苏格拉底法vs孔子启发式教学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1.简介

孔夫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基本主张是:“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基本主张的具体含义

翻译上面那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在教学前务必让学生先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了,而且有了自己的体会,但不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去开导他。

划重点【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3意义

孔夫子提倡“启发诱导”,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孔子认为不论是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苏格拉底法
和孔夫子一样倡导的是启发式教学,具体参考昨天的[每日一个知识点

(三)二者的相同点
1..都提倡启发教学

两种教育方法都主张启发学生思维,反对灌输知识,反对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2都属于交互式交谈的方法

不管是孔夫子的启发式,还是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是教师在交互式的交谈中,给予学生启发

3讨论内容都集中于伦理道德

二者都是注重道德的人,在各自的启发式教学中,也都注重对道德问题的探究

(四)不同点
1.启发方式不同

苏格拉底是单纯地提问,用一系列地问题,使对方无言以对,从而得出结论

孔夫子更强调学生本人对问题的思考,他不会穷追不舍地提问,只是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教育顺序有差别

孔夫子强调从一般到特殊(举一隅,不以三反),苏格拉底强週从特殊到一般

(归纳、下定义)

3.教学目的有异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苏格拉底强调持续探索新知

?

福禄倍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异同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生活的时代相隔了一个世纪,他们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论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

(一)相同点

1.他们都接受了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2.他们都极其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1-6岁幼儿期的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

3.都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二)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蒙台梭利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以及心理学为基础

2.在儿童心理发展上

蒙台梭利强调主体与环境的作用,而福禄倍尔倾向于个体复演说

3教育内容、方法上

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蒙台梭利主张“工作”、自我教育、感官教育等,反对有想象作用的游戏以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在教师作用问题上,

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中,教师被称为“园丁”,需要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甚至是教学;而在蒙台梭利的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看护的责任

5教育对象上,

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级子女,实行半日制;蒙台梭利的

幼儿园主要招收贫民子弟,实行全日制

?

?????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