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辅导班

物理考了39分却成为了物理学家,曾三战研究生,如今是清华副校长

我们总是羡慕学霸的智慧,却不知其实是厚积薄发罢了。2020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尘埃落定,有人喜有人忧,但“研究生扩招”的消息又给很多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希望。面对社会的残酷及个人方向,考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但大众化教育的下的本科生无疑会面对落榜的可能。面对考研失利,有多少人会选择再考一次,又有多少人选择再考第三次。老班长的同学统计学专业跨考南开心理学,两次考研都失败了,没有勇气再开启第三次,于是选择直接就业了。

可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望尘莫及,他们从小坚持自己的梦想,清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困难面前不退缩,最终取得成功。有这样一个人,他曾三次备考研究生,却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物理学家,他就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高都镇西峪村,一直自诩“山东放牛娃”,后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本科毕业后,分配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从小就有对科学的畅想,再加上80年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坚定了做科研、当科学家的信念,于是决定边工作边考研。但他的考研之路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并不顺利,物理系的研究生备考了三次。第一次,他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第二次,报考中科院,物理只考了39分。次次受打击,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终于在第三次考进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

谈起考研经历,他说,“前两次的失利反映了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三次的备考只想着怎么把基础再打牢些”。第三次的考研,他的量子物理科目成绩为93分,也为目前从事的量子物理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人一次失败后,会有第二次的继续努力,但第三次继续的就很少了。有多少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可以禁得起再三的挫折与考验?在没有成功的日子里,又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是在蹉跎岁月还是厚积薄发呢。

只有问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如果说三次考研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对科学理想的热爱,那么日本读博则是他科学之路的关键转机。

1992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学生,他来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受到了导师“7-11”的魔鬼训练。要求工作日早上7点前必须到达实验室,晚上11点后才能离开。那时的他,语言不通、作息严苛、没有朋友、和家人隔海。一天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困了,就坐在卫生间的马桶上眯一会。和家人通电话时,每次几乎要落泪,一年中有七八个月想要放弃、想回家。但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给他背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又使他振作起来,继续坚持下去。在日本求学时,他取得了711实验室三十年来的最大科研成果,这一小小的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也感受到自己离心中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正是在日本艰苦的求学经历,促成了追求学术极致的精神,他也把这种精神带到了清华大学,在往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假期,每天高强度工作。

他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41岁当选最年轻的),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唯一的中国科学家)。

薛其坤院士在物理方面的伟大造诣,正是其勤奋、专注、执着的体现。在这个世界上,天资禀赋的人很少,他们只不过是比平常人更能付出生命般的努力罢了。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