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机构

清美启迪考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设展一览

??在奇妙的设计世界中,冗余信息无所不在;逃离无效的信息检索、带上最集中的注意力,在欣赏中学习、在交流中理解。让我们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野靠近设计世界,走进清华美院的研究生毕设展新视界!

工业设计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系主任寄语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你们相遇在美丽的清华园,用共同的努力一起播种梦想,用欢乐、友情、勤奋和收获编织成美好的青春记忆。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你们用“线上、线下展”相结合的形式向世界展现作品,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们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你们所展示的不只是设计作品,更是用百倍的热情去拥抱明天的力量。

毕业是人生中激动人心的时刻,更是新生活的开始。相信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尝试,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全力以赴让未来的每一天变得充实。

在追随梦想的路途上,不要忘记你身后有永远支持你的母校。山远水长,清华美院是你随时可以回得去的故乡……

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

《 鲸盾SHIELD-海浪助力式近岸垃圾收集设备 》

作者 | 严泽腾

指导老师 | 刘新

《 HIFU无创手术治疗组件设计 》

作者 | 倪可人

指导老师 | 赵超

《 ORIGIN座椅设计 》

作者 | 郭昕

指导老师 | 赵超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时长

01:08

《 基于小学“口腔健康”教育移动展示设计研究 》

作者 | 杨菊

指导老师 | 马赛

《 未来海上载具创新设计 》

作者 | 周正中

指导老师 | 刘新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时长

01:00

《 基于设计小说的概念产品设计研究 》

作者 | 柏加良

指导老师 | 刘振生

《 Citroen Pro Max 》

作者 | 王德森

指导老师 | 刘志国

《 基于新系统下偏远地区脑卒中急救车设计 》

作者 | 张乐乐

指导老师 | 严扬

《 海洋软体动物形态研究与设计应用 》

作者 | 满开策

指导老师 | 邱松

《 基于药店服务化升级的服务性产品设计 》

作者 | 李艳

指导老师 | 王国胜

《 贝弃实验室 》

作者 | 李艺蒙

指导老师 | 蒋红斌

《 博物馆中的互动式巡回展览的展示设计研究 》

作者 | 张艺

指导老师 | 范寅良

《 个人理财服务的服务识别

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初探 》

作者 | 金艺晶

指导老师 | 王国胜

《 以听觉为主要传播渠道的临时展示设计研究 》

作者 | 章嘉盈

指导老师 | 周艳阳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服务场景设计研究——以零售药店为例 》

作者 | 徐小湾

指导老师 | 王国胜

工艺美术系

DEPARTMENT OF ART AND CRAFTS

系主任寄语

对2021届毕业生而言这是一个难忘的毕业季,疫情依然威胁着人类,它将会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同学们用自己的作品来记录历史,慰藉心灵。这次毕业展仍是一个特殊的展览,线上线下毕业展对同学和老师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工艺美术是美术学院传统特色的专业,有着传承、发展,创新的重任,教学中讲究工艺实践,材料探索,观念表达相结合,鼓励同学们从兴趣出发,材料、工艺,技术多元融合,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实践,强调动手。

今年我系毕业硕士研究生16人,毕业设计作品共计26套;创作题材多样、主题突出,作品反映了各自对艺术的理解与反思,特别是对疫情生活的感悟。

此次线上线下展览,意义超出了一个普通的毕业展览,“毕业”是你们艺术生命的开始,你们即将走入社会,祝你们一帆风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8年,我院发挥自身优势,秉承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念,整合相关资源,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传统工艺美术文物修复硕士研究生项目组,旨在为国家培养拥有工艺美术专业背景的综合型文物保护人才,为文保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项目首届招收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9名研究生,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也在此向社会各界汇报他们学习的经历与成果。

洪兴宇 教授

工艺美术系主任

《 游人归而禽鸟乐 》

作者 | 尹振斌

指导老师 | 程向军

作品造型灵感来源于汉代漆器耳杯的形式,表现在木枝干上休憩的鸟类意象。整个装置长约3米高约2米,底座为擦生漆的天然树干,内部有凹槽,装有机械传动。

《 红楼十二钗 》

作者 | 江颖

指导老师 | 李静

以古典小说《红楼梦》对“金陵十二钗”女性人物的刻画为创作核心,结合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服饰,基于拟态美学,将这十二位各有特色的人物与其代表花签相对应,设计了十二套用于汉服的玻璃佩饰。

《 穿过罗森桥的女工 》

作者 | 岳明月

指导老师 | 洪兴宇

《红纱轨迹—烟火》描绘了对生命起源的想象。作品灵感来源于中世纪壁毯《启示录》。通过在水光纱上进行数码制版刺绣,运用4种色线构建血液、新生儿、器官、撕裂的皮肤等元素,构建一幅孕育烟火般的灿烂景象,延续了作者对生命系列的探索。

《 FREE 》

作者 | 曹真

指导老师 | 洪兴宇

灵感来源于七巧板,最早作为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流行,7块随心搭配出不同组合。设计毯希望以这样的形式,给当下年轻人提供更多元的单元地毯选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空间和个人喜好选择搭配,随心所欲

《 关于太阳与向日葵的设想 》

作者 | 王韵骁

指导老师 | 关东

用红色霓虹灯模拟太阳意象,制造出一个场域,假设向日葵的“向阳性”不存在单向的主从关系,二者之间便产生了有趣的不确定状态。

《 机窗外的风景 》

作者 | 王莹

指导老师 | 唐绪祥

飞机带我们起飞、降落,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处风景到另一处风景,有时机窗外的白云开放在山谷里,有时落日的余晖洒在大海上,有时漫天的繁星布满整个天宇,有时磅礴的大雨洗刷了liming的寂静。

《 无人折返之境 》

作者 | 黄继娴

指导老师 | 李静

单向前行的人生,没有回头重来的选项,每个抉择都将影响深远。《无人折返之境》是《人格插片》系列中的一件,该系列通过透明玻璃和冷加工工艺结合,探究“个性”的构成,以及个性对抉择和生活状态的影响。

《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工艺复原研究 》

作者 | 王楷余

指导老师 | 王晓昕 俄军

本作品基于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文物为例,进行工艺复原研究。在论文中对觚型器器型与纹饰进行溯源工作,而后论述了掐丝珐琅工艺的来源途径,产品用途与工匠群体。并对清代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流程进行具体分析与实践。

《 故宫符望阁漆纱工艺复原 》

作者 | 刘方舟

指导老师 | 杨佩璋

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明间南向宝座的栏杆罩镶嵌着一组貌如金纱窗的漆纱隔心。类似的隔扇装修不仅在故宫,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符望阁保护修复过程中,发现漆纱隔心存在损毁严重、工艺失传、复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次毕业实践即是对此漆纱进行工艺复原,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学习,梳理漆纱制作所需的工艺技法和工序步骤,为日后文物的原样复原工作打下基础。

《 寻找·粉彩H5 》

作者 | 刘帅希

指导老师 | 祝卉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当往日记忆中浮现洗染的片段,当青年拾起布满尘埃的瓷片,当时代开始寻觅属于粉彩的故事,新的生命悄然萌芽,却在数字化的世界中川流不息。

《 沉浮 》

作者 | 华春榕

指导老师 | 程向军 段勇

《沉浮》系列莳绘漆器主要运用了莳绘技法对一组文房器物进行纹样装饰,是对研究课题《髹漆类文物中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工艺及修复研究》的一次实践过程。漆器像山水一样高低错落于展台,像生命长河中的起起伏伏。希望作品能呈现出柔和静谧的气息,让心沉浸。

《 宁寿宫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 》

作者 | 吴胜杰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杨佩璋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是紫禁城内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已知的唯一一件大漆工艺用在古建筑外部装饰的文物。其上的黑漆描金主体纹饰——皮球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佩璋老师带领传统工艺美术文物修复研究生团队,承接了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项目。作者吴胜杰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全程参与此项目,并负责原文物考察、资料整理、纹饰汇总、项目进程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经过历时一年对原文物考察、资料整理、纹饰汇总等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10月起至今,文物复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 凤鸣 》

作者 | 胡新梅

指导老师 | 关东海 方北松

以仿制的文物图案为灵感,提取出传统荷包图案中花朵、凤鸟等元素,结合源于明代的“非遗”缠花技法与铜版纸、玻璃等辅助材料,将传统与现代、平面与立体相融合进行的尝试性创作。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时长

00:37

《 淄博窑黑釉粉杠花口瓶修复 》

作者 | 蒋圣东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杨佩璋

此次毕业展所展览的作品以修复与复制为主,修复围绕淄博窑宋金时期的陶瓷制品,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传统大漆工艺。大漆脱胎工艺应用于古陶瓷修复,其稳定性、耐久性、相容性都优于石膏等材料。黑漆的黑色温润典雅,宋代黑釉的黑色光亮油润,这两种黑色都是东方工艺文化与审美的代表。

《 彩绘漆卮制作工艺流程 》

作者 | 谢玮

指导老师 | 关东海 方北松

作者依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湖北云老墓出土的这件彩绘漆卮进行了分析检测、保护和修复;依据科学检测结果对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据分析,漆卮表面应还有用矿物颜料粉末和漆调制后绘制的蟠螭纹饰,因文物在出土前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出土时表面的粉彩装饰几乎已全部脱落。为了呈现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将制作过程进行分解展示,分别为:木胎、上底漆、粗灰、细灰、面漆、彩绘。

《 光影满洲窗 》

作者 | 谢宇欣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满洲窗是岭南地区建筑中特有的装饰符号,通过套色玻璃刻画出岭南文化的流行装饰图案。在阳光下,房间内充满满洲窗营造出的绚烂光影。

雕塑系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系主任寄语

清华美院的毕业展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防疫抗疫的大环境下,雕塑系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今年雕塑系10名硕士生的毕业作品无论是思想观念的深度还是形式语言的创新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学们努力将自己的创作才思与艺术理想呈现给大家,体现出了新一代艺术人才的激情与活力。感谢同学们把美好的青春时光和成长印记留在了清华美院,希望你们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秉承“艺术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去努力践行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预祝展览圆满成功!祝同学们生机勃勃、前程似锦!

董书兵 教授

雕塑系主任

《 巾帼芳华 》

作者 | 吴丽云

指导老师 | 陈辉

注重发挥木雕材料的语言表现力,以大刀阔斧的生动手法突出作品中“形”的表现,着力刻画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与崇高的精神面貌。

《 共生·故乡的云 》

作者 | 李海斌

指导老师 | 李鹤

在传统民艺与当下工业产品不同风格元素的碰撞与糅合中,思考当下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彼此贴切适宜的关系,并将其作为一种观察视角投射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

《 共生 》

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各国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这场人类生存危机,让我们开始反思人与世界、自然物与人造物之间的种种关联。将现代工业的产物“螺丝”、植物繁殖技术“嫁接”,同传统工艺技术“榫卯”并置使用,以“连接”作为我们认识和观看世界的视角,再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 故乡的云 》

竹艺凝结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创作力,承载了人类对宇宙天地、自然物质的体察与想象。作品借以传统民艺与当下工业产品的碰撞、杂糅和结合,来探索人与自然以及工业物之间彼此贴切适宜的关系。

《 田园速写系列 》

作者 | 柴鑫萌

指导老师 | 许正龙

通过对场域、身份的置换,营造意象之田园。

田园承载乡土记忆,基于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与自然审美观,田园语义在中国人的眼中贯穿于感知、想象、理解与物我相惜或两忘的全过程,漫长的农耕文明沉淀着田园文化的底色,中国雕塑之田园风物其创作理念与传统文化思想进程并行不悖,于历史渐变中丰富,甚至在当代出现重合抑或再度回归。

田园文化意识与生活状态是一种精神想象和文化记忆,亦是人类发自心底最原始、朴素的情感诉求。创作思路和表达路径的形成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田园的想象和对形式美感的选择,蕴含追寻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体悟过程。

《 自然的运行 》

作者 | 张玉明

指导老师 | 陈辉

自然的运行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意义地运行于河流之上、湖泊之上,亦运行于有意义的生命和文明之上。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时长

02:24

《 虞美人·乌夜啼 》

作者 | 刘烽

指导老师 | 许正龙

宣纸造物,以光绘影。虚实相依,锦鲤附身;黑如悬镜,水印白痕。风起而落,对影余音。

《 虞美人 》

,时长

01:35

《 乌夜啼 》

《 镜·剧 》

作者 | 郭众

指导老师 | 李鹤

作品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国粹京剧中的人物形象解构重组,并融合椅子的元素丰富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作品意在进一步重申对传统文化弘扬和借鉴的重要意义。

,时长

00:38

《 忆往昔 》

作者 | 范晓辰

指导老师 | 王铁男

作品以场景化的叙事方式和写实性的雕塑语言,展现抗战时期红军战士与延安老区人民的鱼水之情,讴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精神风貌。

《 浮行·意象 》

作者 | 纪红

指导老师 | 李象群

“浮行·意象系列”的意象表达,是自我心灵与世界万物的沟通的方式,是无意识的高度概括和流露,是心灵投影在现实世界中的象,是创作者用心去构建的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 行·象 》

把“浮行”的形态和“意象”的表达慢慢地合成一体,完成“天人合一”的呈现。由“翔”到“观”再到“万物生”逐次展开,以此来印证“生生不息”的价值观。

《 禅·语 》

“自然是可见的精神,精神是不可见的自然。”通过作品把“精神”这种不可见的自然,呈现给世人。

《 山间·如影浮行 》

把人物形象简化成剪影,使之“浮行”于山水之间。

《 韶华——现代中国核物理学家群像 》

作者 | 韦炜

指导老师 | 王洪亮

作品以历史旧照的粗砺质感,试图复原20世纪30年代历史真实中清华大学物理系科学巨擘们的群体形象。重点塑造并表现作为民族脊梁的核物理学者们,在他们最美好的年华里为中国科技发展掘火探路、无悔奉献的精神风貌。

《 原初系列 》

作者 | 原学山

指导老师 | 罗幻

人在婴幼儿时期对于眼前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内在的幸福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单纯而直接的向外表达,这种美好的生命状态让人感动。在创作中,我试图运用简洁而单纯的艺术语言,触碰源自婴儿生命内在的美好,找回生命的初心。

《 原初·拥抱 》

《 原初·感激 》

《 原初·奔跑 》

《 原初·赞叹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