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考研复试

如何面对研究生招生面试——面试前、面试中和面试后(2023己更新)

来源|学位与写作

对研究生招生面试的准备可以分为面试之前、面试过程和面试之后三个阶段。本文探讨这三个阶段可能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面试之前

假定我们已经获得了某单位的面试资格,那么有如下几点可能值得注意:

如果由于把握不大或者其它原因而选择退出了,那么应写信告知招生方(尤其之前联系的导师)这一决定,并简要说明理由。这是因为,如果招生方能知晓这一消息,那么作出调整面试对象和日程等安排就有了时间,否则可能导致没有候选人的局面。

及时联系意向导师,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另外,看看是否在招生的面试通知中有何具体规定,尤其了解面试的形式(口试、PPT汇报、笔试)。

如果面试时要求使用PPT介绍,那么提前按要求准备好,控制好时间,至少练习20遍。如果自己无法确定怎样准备PPT,可以联系往年被录取的学长,借用他们的PPT作为参考。

面试当日,面试之前的最后一顿饭只吃简餐,适当注意着装,提前足够长的时间到达面试地点,带上一瓶水和一些面包之类以备等待时间太长饿了肚子,将演讲PPT备份在手机上,避免丢失U盘而无法演讲。

二、面试过程:自我介绍的五个方面

无论是用PPT介绍还是纯粹的口头介绍,需要理解面试中的介绍与之前联系导师时的邮件、电话或当面介绍有区别,因为现在面对的是可能更挑剔的面试小组,个别小组成员根本不了解你感兴趣的具体方向。自我介绍可以从五个方面开展,具体每一方面的时间由自己灵活掌握。

首先介绍我是谁、从哪里来——姓名、年龄、来自哪所大学、哪个院系、哪个专业等。

其次,介绍我申请来什么研究室、做什么、为什么——指出期望进入哪个研究室跟随哪位老师从事哪个方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介绍要来这里读研的原因,如研究方向、氛围和研究特色等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目标与理想等。

接下来,证明自己符合来这里读研的基本条件——在读学历的课程成绩与排名、有哪些基础与专业课程、参加过或者正在参加或打算参加的研究工作和特色。

进一步指出理当被优先考虑的特长——课程学习的深度或广度、专业技能(编程能力、动手能力、写作与阅读能力等)、与目标研究方向相关联的特长(研究能力、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如果开展过研究,对研究的问题的深入程度和产出进行介绍。如果仅仅只有课程学习可以介绍,则对核心专业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描述,以表明理解问题的深度。

最后指出读研的目标和理由是什么——读研期间期望有什么成就,获得更高学位的目的(毕业后是否期望从事与目标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是否想在学术界谋职,是否想为某个方向

某个领域做出贡献等),是否因为热爱学术研究而选择读研。

自我介绍时,避免为了展示自己多才多艺而介绍自己拥有实际上并不熟悉的知识或业余爱好,否则被提问而无法回答,留下负面印象。

三、面试过程:如何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

面试小组的提问一般涉及四个方面:课程知识类问题、研究相关类问题、来这里的目的、未来的打算。有的问题虽然在自我介绍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被问及时应当作新问题回答,这是因为,面试小组通常面对许多学生,他们无法记忆我们的每一句介绍,或者是因为虽然在自我介绍时提到了,还想了解得更深入一些。

课程知识类问题

面对尚未开展本科毕设工作的本科生,课程知识问题是最常见问题。面试前应复习一些重要课程的知识,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会有哪些课程的知识会被问到。如果问到没有学过的课程问题,简单回答没有学习过。如果问到学习过但一时答不出来的问题,可以先说一声“请允许我思考一下”,再依据情况进行回答,确定答不出来后可以简单回答说“对不起,我可能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些有利于做学问的基础或技能,如数学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等,也可能被问到。

与研究相关的问题

对于已经开展过研究的学生,尤其是硕士生,一般会被问到与研究相关的问题。例如,问用到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有什么意义、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对于期望开展的工作,可能会问到有什么想法,或者告诉你这项工作会关联到什么知识(如某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编程能力),从而询问你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面试前应梳理一下之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如果被问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欠缺,可以表示将选修这方面的课程来加强。

为何选择来这里

有可能被问到为何要来这个学校、这个院系、这个研究室,甚至问为何要找这位导师。此类问题需要提前预备好如何回答。回答时可以指出:(1)自己已经对这里有了解;(2)对这里的研究方向感兴趣;(3)这里的研究特色(如基础研究、开发研究等)很符合个人特长;(4)这里的氛围和在学

术界的影响符合自己的长远目标。

读研期间的打算和未来职业规划

可以指出自己期望从事什么样的研究,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和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未来职业规划是指获得目标学位后有什么打算,是期望在学术界谋职位、在企业谋职位、还是有其它打算(自谋职业、政府、中小学教师)。

可提前思考如何面对一些难于回答的问题,如私人性质的问题(如家庭情况),是否还申请了别的地方等。

四、面试之后

面试后,无论结果将会如何,如果被其他单位录取而选择去其他单位,那么尽早告知招生方(尤其导师)这一决定,以便招生方把机会给别人。

如果通过了面试,及时关注招生方的进一步消息,因为从通过面试到被正式录取,往往还有一些手续要办。

如果确认被录取,那么在入学之前(一般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主动开展一些为读研做准备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建议:

1)向未来导师要一些已毕业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抽空阅读和学习。

2)主动下载未来导师的一些文章,试着阅读,以便提前熟悉未来导师的工作。

3)对于本科生,如果是本校本科生,可以申请跟着未来导师做本科毕设,如果是外校本科生,选择本校本科毕设题目时,可征求未来导师建议。

4)询问未来导师,在入学前需要提前熟悉哪些技能,选修哪些课程。

5)可以提前向招收单位索要现有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前知晓读研有哪些基本环节和要求等。

6)等待研究生入学的一年之中,至少每个季度向未来导师汇报个人情况,尤其是毕设或硕士论文工作的进展。可以把本科毕设或硕士论文的初稿发给未来导师看。

7)在入学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暑假),可以询问导师可否在假期内提前开展一些工作。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